一條半繞古鎮的小河叫回龍河,它的上遊叫白色溪,發源於福寶鎮境內的馬頸山。福寶古鎮“三水相彙”,這回龍河是1/3,另外兩水是大漕河、天堂河。
公館是舊時官員、富人的比較豪華住宅。這裏是清道光年間古鎮地方官汪世泰的住所。
汪公館房屋為懸山式,兩側有高大的封火牆,大門為三柱二間單簷重樓,樓欄杆和一斜撐雕刻精細,兩門掛刻有對聯,後房為一樓一底,築有碉樓。
這座公館是現在福寶古鎮保存最為完整,工藝最佳的清代建築。
一條縱貫佛寶古鎮的河流叫大漕河。發源於合江東南邊陲與貴州交界的天堂壩鄉魂牽子山,流經福寶老區的崇山峻嶺和深丘地帶,到重慶市江津縣境內注入長江。
大漕河是福寶過去重要的運輸航線,福寶的竹木、山貨都由這條水道運輸。大漕河既是福寶的母親河,也是福寶的代名詞,因而亦稱“福寶河”。
佛寶岩居位於佛寶古鎮與天堂壩景區之間,佛寶岩居形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武帝時期,其古樸的岩居生活至今保留著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是巴文化、蜀文化、夜郎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彙聚地。
岩居有獨特的天然優勢,自然擁抱的環境,清澈甘美的山泉,山高林密,鳥語花香,青山碧水盡收眼底。冬暖夏涼,存放食品長久不壞,即使是熱浪逼人的酷暑,在岩居中也清涼宜人。
到了冬天,岩居中更是溫暖如春,即使在陰雨潮濕的季節,岩居中空氣依然幹燥清新。
同時,居住在原始森林中的山上還有用不完的枯柴,吃不完的野果、野菜,喝不完的山泉,佛寶岩居作為“人類最古老生存方式的活化石”,是佛寶景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旅遊項目。
佛寶原始森林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裏峰巒起伏,是樹種保存完整而豐富的常綠闊葉林帶,是四川的生物資源基因庫。佛寶風景名勝區曆史以來就以“林海”著稱。景區內有原始森林及成片楠竹林,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導類型。
公園裏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珍稀動植物多種,如杪欏、水杉、連香樹、福建柏、竹類、杜鵑類、蕨類、野生藥材、鵝掌楸以及豹、華南虎、中華鱘、大靈貓、白鷳、大鯢、虎紋蛙等。
丹霞地貌神奇秀美,獨特壯觀。佛寶地層構造特殊,海拔高低懸殊,多屬中生代白堊係磚紅色長石、石英砂岩構成。
它以極其豔麗的赤壁丹岩、奇峰異石與廣袤的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襯,同西南常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強烈對比,成為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觀。佛寶丹霞地貌不僅麵積大,而且各種丹霞造型地貌也豐富多彩。
景區生態景觀千姿百態,它薈萃恬靜的湖光山色,轟鳴的飛瀑流泉,壯美的赤壁丹崖,浩瀚的莽林竹海,渾然天成,妙趣橫生。
琴蛙湖,仙人湖,顯龍湖,一湖一卷畫展;承露穀,紅河穀,忘憂穀,一穀一派仙境。煙雨岩,虎調岩,佛經岩,鬼斧神工,動魄驚魂 ,雷波洞,水簾洞,乾坤洞 ,洪慌大野,曠世絕塵。
原始林,大竹海 ,碧波萬頃滔天外 ;杜鵑溝,蘭花坳,姹紫嫣紅怡然開。斷崖絕峭,翠掩丹霞,壁立千仞;瀑吼龍騰,氣勢磅礴,雷霆萬鈞。被譽為“森林天地,物種寶庫,風景瑰寶”,各種景觀天趣橫生,交相輝映。
佛寶風景區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曆史悠久。此鎮高低起伏,形態多姿,三水相彙,五橋相通,鎮周青山疊翠,河岸綠竹搖曳。佛寶文化源遠流長,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如演燈戲、對山歌、打連槍、耍花燈、舞獅子等。
[旁注]
歇山式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由前後兩個大坡簷,兩側兩個小坡簷及兩個垂直的等腰三角形牆麵組成。即前後左右四個坡麵,在左右坡麵上各有一個垂直麵,故而交出9個脊,又稱“九脊殿”,這種屋頂多用在重要而體量較大的建築上。
土地廟 又稱福德廟、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廟宇,多為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各地鄉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漢族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廟。
丹霞地貌 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碉樓 是一種特殊的民居建築特色,因形狀似碉堡而得名。在我國分布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在我國不同的地方,人們出於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築風格,藝術追求是不同的。其中,最具特色的碉樓有藏區高碉和廣東開平碉樓為典型代表。
[閱讀鏈接]
相傳唐僧師徒去天竺國取經,但授經之神向他們索要財物,使得唐僧獻出了禦賜的金缽。師徒四人心中不滿,故由悟空施術盜走了如來的許多珍寶。
回來途中師徒四人騰雲駕霧四處尋找藏寶之地,當他們來到四川合江時,發現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這裏峰巒疊嶂,溪水縈繞,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珍禽異獸,景色迷人。
唐僧認為這裏是藏寶的最佳地方,於是四人便把寶分別埋在山頂和溪邊。這批寶藏後來被佛寶人民發掘出來,佛寶古鎮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