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傳承——大漢風骨1(2 / 3)

在這裏,人們幾乎一草一木都可以說出它的藥性、藥理,每個人都會幾個偏方。比如:狗辛草能敗火;鍋煙灰能止血、消炎;大棗紅糖可滋陰補血;生薑湯可以清熱、可壯陽;生大蒜可以敗毒;板藍根可以清熱清毒;膠股藍、銀杏葉可以減肥降壓,等等。

同時,受神農氏的影響,在漢水流域形成了獨特的食物防腐技術和以酸辣為主的飲食習慣。如最有代表性的臘肉、熏肉,尤其是熏肉,是以其色澤的純正、味道的鮮美、營養的豐富、保存期長而聞名。

傳說神農氏在神農架采藥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毗鄰神農架西北的巫溪大寧河,大寧河是以盛產井鹽出名。在這個地方,神農氏發現了食鹽的妙用。他一喝大寧河的水,頓時感覺很不一樣,既感覺到身體通泰,又感覺到滋味無窮,就將這個水拿來蘸在動物肉上,然後進行燒烤,動物肉上以前的那些腥味、騷味、酸味、臭味不見了,變得鮮美無比。他又把這種水來拿來澆在野生植物上,澆在各種野菜上,菜的辛味、辣味、刺鼻味沒有了,代之而來的是清香可口。

神農氏還發現,用這種水浸泡食物,浸泡過的食物,變酸了,幾天不用,不僅不會腐爛變質,反而生出一種別樣的滋味。而且這種東西能夠成月成年地放下去,生出更豐富的滋味,同時也變得更加鮮脆,讓人特別開胃。

這個發現,很快被神農氏推廣開去,這樣就有了漢水流域最早的熏肉,最早的酸菜。神農氏之後,曆經千秋百代,每一代人都在重複這個技術,每一代人都在改進這個技術,所以後世就形成了漢水流域聞名國內外的幹臘肉。

後世人根據神農嚐百草的經驗,寫成了我國醫藥理論的開山著作《神農本草經》。神農氏還造成了漢水流域以飲茶成習、品茶成趣、種茶成風、視茶為寶為特征的茶葉產業和茶葉文化。

神農氏留給漢水流域人民強大、深厚的神農精神,其核心就是:開拓創新、公而忘私、犧牲自我、關注大眾、以民為本、奮發圖強、推動文明。神農精神是後世漢水兒女建設和振興漢水流域的無窮動力。

漢水這片古老的土地,有著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有著古老而偉大的文化,有著古老而偉大的民族文化英雄,有著古老而偉大的發明創造和貢獻。因此,漢水流域是一塊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是一塊英雄而光榮的土地,是一塊令人驕傲並自豪的土地。

[旁注]

薑子牙 (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西周初年人,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曆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曆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斷腸草 “斷腸草”並非專指一種藥,人們所熟知的中藥,如毛茛科的烏頭、瑞香科狼毒、大戟科的大戟等,在古代都因其具有明顯的毒性而有“斷腸草”的名稱。某些原植物或生藥材若不加以嚴格的科學炮製,而直接內服的話,也都有可能導致人的生命危險。

赤鬆子 又名赤誦子。秦漢時期傳說中的上古仙人。相傳為神農時的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赤鬆子曾服用水玉這種藥物袪病延年,並把這種方法教給神農氏。神農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與他一起隱遁出世。

靈芝 又稱靈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以紫靈芝藥效為最好,靈芝作為擁有數千年藥用曆史的我國傳統珍貴藥材,具備很高的藥用價值,對於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血糖,控製血壓,輔助腫瘤放化療,保肝護肝,促進睡眠等均具有顯著療效。

臘肉 指肉經醃製後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製成的加工品。臘肉的防腐能力強,能延長保存時間,並增添特有的風味,這是與鹹肉的主要區別。是我國醃肉的一種,主要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由於通常是在農曆的臘月進行醃製,所以稱作“臘肉”。

《神農本草經》 簡稱《本草經》或《本經》,是我國最早的中藥學專著。書內記載的藥物凡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它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而是上古、先秦、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我國中醫藥的第一次係統總結。

[閱讀鏈接]

神農氏所傳下的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和中醫文化底蘊,漢水在後世牽動了以李時珍、孫思邈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草藥大家和中醫學大家的目光和腳步,使他們在這裏來探索發現、建立垂世奇功。也正是因為擁有這種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和中醫文化底蘊,漢水流域早在漢代就走出了一代中醫、中藥理論的開山鼻祖張仲景,及其中醫、中藥理論的奠基作《傷寒論》。

在漢水流域,無論是田邊地頭、無論是山林水濱,到處都是草藥,到處都是會治病的中醫,這和神農嚐百草是息息相關的。

鬼穀子開創中華智謀文化

據傳說,那是在我國商代末年,  朝歌城南王莊有個王員外,他的夫人懷孕3年之久而不分娩。在初春一天的後半夜,突然狂風驟起,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王莊人都為這不正常的天象說長道短。

這時,突然從空中飛來一個火球,直飛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轉3圈,然後變作一條小花蛇,慢悠悠鑽入王夫人的被窩。淩晨時分,王員外家的人突然聽到了嬰兒的哭泣聲。家人掀開被窩,見王夫人生下一個女嬰。

王員外走到夫人床前說:“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兒必有大福大貴,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點頭稱是。

歲月流逝,轉眼18個冬春過去,霞瑞姑娘身居閨房,學習針線,攻讀詩文,而且越長越俊俏。她性格倔強,不拘於舊的禮節,深愛著村夫慶隆,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是百依百順。

這一年朝歌奇旱,河溪斷流,水井幹枯,大地龜裂,五穀不收。王員外家一塊3頃地的穀子,隻留下一棵禾苗,但長勢卻十分喜人,穀杆如蘆葦,葉子賽高粱,穀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燦燦,微風吹拂,點頭搖曳,而且還散發出噴噴香味。

霞瑞姑娘聽說自家地裏長了這棵奇穀,就讓家奴收來,放到繡樓,頓時閨房之內香氣四溢,使人陶醉。

霞瑞姑娘對丫環小雲說:“如此好的穀子,要好好保存起來,來年多種一些。”

小雲把穀穗放在手中揉搓著變成了一顆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濃鬱。

霞瑞姑娘接過珠子,正想聞一下,這珠子卻一下鑽進口中,欲吐出,又溜進喉嚨。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頓覺腹內舒暢,筋骨酥軟,渾身無力,一頭倒下就睡著了。

一個月之後,姑娘不思飯食,身體漸漸消瘦。主仆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小雲告訴了夫人,王夫人見女兒如此消瘦,心疼萬分,問明情由,忙著請名醫調理。連吃兩個月草藥,仍不見效,卻見女兒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

王員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轟頂,無奈之下,決定把女兒連夜趕出家門,免得事後別人說三道四。霞瑞姑娘在丫環小雲的陪同下,毅然離開了家門,朝著北鬥星的方向走去。

一天中午,霞瑞姑娘和小雲走到黃河邊,又饑又渴,寸步不想挪動,就坐在河邊歇息。剛一坐下,就進入夢鄉。待她們一覺醒來,麵前站著一位和善可親的老太太,籃子裏盛著熱騰騰的白蒸饃,沒等她們開口,老太太就把饃送到她們手中。二人連個“謝”字都沒來得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老太太坐下來問道:“兩位女子如何這樣狼狽,你們要到哪裏去?”

霞瑞姑娘搖搖頭,沒說話,直爽的小雲把姑娘的隱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

老太太啟唇一笑:“這就是了。你們既然對我講了真話,我也把真話告訴你們。我乃西天老母,在這裏等候多時,專門來點化你們。霞瑞姑娘,你雖是母親所生,但不是你母親的骨血,而是東海龍王女兒的化身。你和慶隆相愛,情真意切,雖未遂願,上天有眼,來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慶隆的精髓。腹中嬰兒就是你和慶隆的後代。”

霞瑞姑娘和小雲雙膝跪地,連連叩頭,感謝西天老母的指點。快嘴的小雲又問:“既是這樣,請問老母,我們主仆該到哪裏存身才好?”

西天老母沒有正麵回答,信口念了小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