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傳承——大漢風骨5
李時珍在漢水采藥訪道
李時珍亦名可觀,字東壁,號瀕湖,湖北省圻春縣圻州人,出生於世醫之家,生活在勞動人民之間。22歲就棄儒從醫,潛心醫業。30歲立誌重修本草。
李時珍以驚人的毅力,不但閱讀了上千種書,而且跋山涉水,采訪四方,走遍了江西、江蘇、安徽、湖南、廣東、河南、河北,行程萬餘裏,進行實地考察。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次就是上漢水之濱的武當山。
在當時,由於楚恭王 信奉道教,在武當山中建了許多茶庵,還經常派人去辦理齋醮。這些人回到王府,不免要把武當山的勝景誇耀一番,這使李時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時珍作為一名偉大的醫藥學家,一直堅持科學精神,反對迷信。因此,他在王府看到楚王府崇尚仙術,設壇打醮,感到十分憤慨。
1561年,李時珍帶著徒弟來到漢水襄河,聽說武當山古木參天,草木蔥蘢,意識到是個天然藥草寶庫,他竟不顧長途跋涉的勞累和腸胃病正發作的危險,在均州草店稍加安頓後,便帶著一個治病用的蕎麥粑作為幹糧徑直上山了。
早在上武當山前,李時珍就聽當地老百姓說,山上藥草雖多,但有人看管,不許別人采。又聽說,武當山是真武大帝的山,神不讓動的東西,誰也不敢動。李時珍的聽了這些話,不以為然,他認為天下百藥,本是給天下人治病用的。因此,他根本不聽那一套,毅然上山。
李時珍 上了武當山,利用這難得的機會,把自己熟悉的藥用實物重新對證,仔細考察。他終日在危岩曲阪間活動,夜晚寄宿在沿山壁搭起的木房子裏。盡管考察十分艱苦,但他仍孜孜不倦,意氣旺盛,並且采集到本山特有的草藥,作為標本帶回去,研究他的藥性。
有一次,他們走過一個山的背坡,李時珍見山溝裏盛開著一片青黃相間的草花,師徒倆高興地朝那裏奔去。李時珍怕徒弟莽撞,便打招呼:“可能是九仙子,根很脆,小心別拔斷了!”
徒弟拔不出,便用手挖。李時珍也蹲下去一起挖,好不容易挖出了一顆九趾的九仙子,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帶了回去。
李時珍又聽說武當山有一種稀罕的果子叫榔梅,人稱“仙果”,吃了可以長壽。他到武當山後,很留心采取,想看個究竟。
這一天,李時珍師徒在山腰一座廟裏休息,他找到看廟的老人打聽榔梅情況。老人跟他說:“可不能去啊!當今皇上有命令,榔梅隻能由皇上來采,誰要是采了就要問罪哩!”
李時珍心想,榔梅是天生的果樹,又不是皇上自己種的,為什麼不能采?他決心要弄幾個回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果實,有多大功效。
於是,這天夜裏,李時珍師徒倆趁著月色,偷偷地從小路爬到五龍宮的北頭,冒險采到了幾顆榔梅,連夜下山,回家仔細研究。
經過詳細研究,李時珍終於知道,這種果子隻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麼“仙果”。
李時珍上武當山考察,雖然時間不長,但收獲是不小的。對他後來著述《本草綱目》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九仙子、榔梅、朱砂根、千年艾、隔山消、曼陀羅花等特有藥草,在《本草綱目》裏都作了說明。
李時珍得到了不少科學的資料,也發現了古代醫書上的記載,有不少錯誤,人們又陸續發現了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於是,他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
李時珍花了將近30年的時間,寫成了著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在這本書裏,一共記錄了1892種藥,收集了1萬多個藥方,為發展祖國的醫藥科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千年流淌的漢水之濱,自從神農氏嚐百草之後,神農氏的探索精神又一次催動了後世李時珍求實、求知的腳步。這既是李時珍對人類健康的一份擔當,也是漢水文化魅力的再次彰顯。
[旁注]
齋醮 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其法為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誦經、讚頌,並配以燭燈、禹步和音樂等儀注和程式,以祭告神靈,祈求消災賜福。
真武大帝 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象征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曼陀羅花 中醫中稱山茄花,又名洋金花、押不蘆等,具備定喘、祛風、麻醉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哮喘、驚癇、風濕痹痛、腳氣、瘡瘍疼痛等。傳說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有一種芬芳美麗的花稱為曼陀羅花,不論晝夜沒有間斷地從天上落下,滿地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