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輝煌——美麗綻放1
漢水擁有包舉四荒、恢宏闊大的氣概和氣象。我們的祖先特別垂青於這條長江最大的支流。這裏產生過金聲玉振的音樂,衝殺出一鳴驚人的英雄,兵戈交爭的廝殺,顧盼含情的笑靨;這裏有南來北往的水道陸路,安寧祥和的世外桃源,稻穗飄香的鄉村田野,商賈輻輳的古城都市。曆史的積澱,使漢水更具特有的神韻。
經過漢水流域人們的經曆代繼承和發展,這裏的漢水神話、漢水民居、漢水民俗、三國文化、孝文化、民歌與民間戲劇等文學形式,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曆史最悠久的漢水神話
神話是文學的先河,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散文作品。中華文明的早期,南方江漢大地是一片水鄉澤國,與中原地區相比,這裏迷信巫術氛圍更濃。因此我國神話中最古老的故事在漢江流域都能找到它的原型,並在民間一代代作為口頭文學延續下來。
在漢水岸邊鄂西北地區發現的被稱為漢民族創世神話史詩的《黑暗傳》, 其中“盤古開天”的神話歌謠,在鄂西北各條山溝裏幾乎都有人會唱。
神話“女媧補天”起源於漢水中遊的十堰市竹山縣。這裏有女媧山,山上曾有女媧廟。女媧補天用的五彩石,被這裏人公認為盛產於竹山縣的“綠鬆石”。
傳說中的女媧,是化育萬物的聖女,是我國上古時代的女神。《康熙字典》裏“媧”字的“義”釋條目中,第一條是《說文》中的“古神聖女,化育萬物者也”,第二條是《史記·五帝紀》中的“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第三條是“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煉石補天處”。
鄖西漢水邊,流傳著“洪水滔天”的神話故事:相傳很早以前,有個婆婆有7個兒子和1個姑娘。兒子個個凶猛,每天上山捉虎,下海捉龍,吃虎肝龍膽。他們鬧得別人不能安身。後來,他們竟然捉住雷公要吃雷公的肉。玉皇大帝大怒,挖開天河水堰。霎時,人間洪水滔滔。
在漢水流域的鄖縣、鄖西縣、丹江口市發現的大量恐龍蛋化石、人類古猿化石和象牙化石,都證明這裏發生過陸地變海洋的經曆,那漢水兩岸山頂上的貝殼帶、砂岩、卵石都是“洪水滔天”的證據。
漢水兩岸還有“大禹廟”、“禹廟”。這些都與大禹治水的神話有關,是先人們為紀念大禹而建的。在漢江源頭漢王山石牛洞摩崖留下的世稱《禹碑》的8個蝌蚪文字,千百年來竟然沒人能夠解讀。
此外,還有《白蛇傳》、《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後羿射日》等,都起源於漢江流域。
被譽為我國文化源頭的《詩經》,集大成者是春秋時代漢江南岸青峰尹家山的尹吉甫。尹吉甫是周宣王時的大臣,是他集天下歌謠,又秉燭敲定的《詩經》。他的這一功績爍古震今,潤澤千秋,因而被尊稱為中華詩祖,
《詩經》中的漢水女神,是我國最早、影響最為深遠的江河女神。她不僅出現在《詩經》、“楚辭”文化係統之中,也存在於春秋戰國以來的祭祀文化係統之中。
在《詩經·漢廣》中,漢水女神被稱為漢水遊女,是以一介樵夫心上人的身份出現的。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位樵夫一見到這個姑娘,就願變成一匹忠誠馴服的馬駒,一生一世守在她的身旁,願自己生出日行千裏的馬蹄,奔走在到姑娘家的路上。柴不砍了,家不要了,日常的營生也不做了,就甘願去做姑娘的奴隸!
漢代以來,漢水遊女的形象慢慢開始被神化。神化的手段之一,就是漢水遊女的典故被反複地引用,出現在各種典籍中,被各大家、名家反複地稱頌。
漢水女神第二次出現是在西漢時期的韓嬰《韓詩外傳》中: 孔子南遊楚國,來到了一個阿穀之隧的地方,穿過長長的隧道就來到了漢江邊上,看到了兩位戴著閃亮珍珠項鏈的少女,正在江邊洗衣服。兩位姑娘清麗窈窕,勤勞利索,這讓孔子看上去心有所動。他就讓自己的兩位弟子,送上了兩份禮物,但是被這兩位洗衣的女子拒絕了:“無功不受祿,無緣不受賞。先生,我們謝謝您。”
在這個場麵中,出現的漢水神女是勤勞的,也是廉潔的和不貪的。
漢水女神第三次出現是在西漢時期的劉向《列仙傳》中: 在漢江之濱的人們,時常看到兩位神采飛揚、衣袂飄飄的女子。有一天,這兩個女子正在河邊洗衣服,恰巧就碰上了從北方來的鄭交甫。
因為漢水女神名滿天下,所以鄭交甫一見便失魂落魄。他轉身對仆人說:“今天我要向這兩位女子索要她們的配珠。”
這個仆人是久走江湖,經驗老到,就勸阻他。但鄭交甫聽不進勸告,他跳下馬向這兩位美女搭訕,在發現美女並不反感之後,張口就說:“無論是橘子也好,柚子也好,我都喜歡它們,我都希望把它們一筐裝了。然後把這裝有橘子、柚子的筐子漂浮在漢水之上,讓它們漂到我的跟前,我會趁著新鮮,連皮帶葉把它們吞下去。”
對鄭交甫的用意,兩位神女心知肚明,但假裝糊塗,毫無惱怒,還是和顏悅色地說:“真是佩服公子好胃口,難怪你生得如此英俊、威武!”
鄭交甫一聽,便得寸進尺了,就提出索要美女的佩珠做個紀念。這個佩珠在當地有特殊的含義:第一,它是這個地方通行的定情物;第二,佩珠是向送子娘娘祈子求福進獻的禮物,要向送子娘娘求子、祈福的話,才把佩珠拿下來,奉交給廟裏。
鄭交甫提出要佩珠,可兩位女子還是不驚不惱,不動聲色,隻是淡淡地一笑,就真的將佩珠項鏈送了過來,
鄭交甫大喜過望,他趕緊接過佩珠,放進貼近胸口的衣袋裏麵,轉身拔腿就跑,生怕這兩位女子有什麼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