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跑了一段路後,鄭交甫用手一摸,口袋裏麵什麼也沒有。這時回頭再去看那兩位女子,江邊已經空無一人。鄭交甫就這樣地被漢水神女不聲不響、不著痕跡地耍弄了一把。
漢水女神第四次出現是在東晉時期的王嘉所寫的《拾遺記》中的延娟、延娛,這兩個人“利口辯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這兩位美女在陪伴周昭王南征的時候,與周昭王一起死於漢水之濱。死後精魂不滅,就變成漢水女神。
《拾遺記》中說:“人於漢水之上,猶見王與二女乘舟戲於水際。”在數十年間,在漢江水濱,在漢江兩岸,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兩位美女同周昭王在船上嬉戲。
對於曆史記載中的這樣4種女神角色,很難把哪一種角色認定為漢水女神。隻能說她們是對漢水流域有史以來,平民女性典型化、概括化的結果。從漢水神女身上折射出來的應該是漢水平民女性的智慧、德性和做派。同時在漢水女神的身上,她寄托著漢水兩岸人民對高貴美麗、芳潔自持、機智理性、剛柔相濟女性美的向往和理想。
由於“神女弄珠”與“漢江女神”的神話故事等發生在萬山,且涉及到人神之愛,因而成為我國文化史上最為著名的浪漫風景,引來曆代文人學士遊覽踏訪,留連歌詠,寫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成為我國文化乃至華夏文化史上最為瑰麗的一頁。
[旁注]
盤古開天 我國民間神話傳說。盤古,又稱盤古氏,混沌氏。是中國傳說中開天辟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曆紀》。盤古開天的神話,解決了華夏遠古哲學的難題,即天地是由宇宙爆炸產生的。
女媧 我國古代神話人物,與伏羲同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蕩了。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係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韓嬰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漢著名學者、思想家。西漢“韓詩學”的創始人。《韓詩外傳》為其所著。韓嬰繼承和發揚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襲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後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惡”。使儒家內部鬥爭最激烈的兩派觀點達到統一。
劉向 (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漢初楚元王劉交四世孫。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治《春秋穀梁傳》。曾任諫大夫、宗正等。漢成帝時,任光祿大夫,終中壘校尉。曾校閱皇家藏書,撰成《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周昭王 (?~公元前1002年)姬姓,名瑕,西周第四代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厲、曾、夔,直至江漢地區,後去世於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
王粲 (177年~217年)字仲宣,三國時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學家。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與孔融、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合稱“建安七子”。王粲文學成就最高,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和詩的代表作。同時王粲還撰有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專門記載“英雄”傳記的史書《漢末英雄記》。
[閱讀鏈接]
古人以為,是山都有精神,是水都有靈性。從江河來說,長江有巫山神女、黃河有洛河女神,湘江有湘水女神,漢江也有漢水神女。漢水神話中諸多神靈的出現,可以說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產物。
在漢水上遊,酈道元的《水經注》裏麵有明確的記載:漢水向東流經漢廟堆下,這裏就是從前漢水神女出沒隱現的地方。在萬山腳下漢水轉彎的山凹處,就是從前漢水神女現身的地方。後世在襄陽,在沔陽一帶,還修建了不少紀念漢水神女的建築。在沔陽範溉關有解佩亭,在襄城西也有解佩亭,在宋代祝穆《方輿勝覽》中,它記載了漢水女神在天門附近活動的情況。
漢文化的家園漢水民居
漢水流域地處我國南北分界帶,其民居兼有南北特色。漢代以前,漢水民居傳統建築基本上是本土型,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的交融是有限的。漢代以後,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以至隋唐,北方文化南漸,南方的建築越來越大地受北方文化影響。
同時,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對漢水流域民居有極大的滲透。另外,明清以後,西方文化也不斷浸潤到我國,作為通商口岸的漢口,民居建築開始接納並吸收西方的經驗,出現了中西建築的融合。
漢水中遊的襄陽小北門一帶,留存有許多老房子。白牆黑瓦,左鄰右舍之間都是臥磚做到頂,風火垛子的隔山牆,排出一溜溜巨大的“脊”。簷角屋脊立著許多數不清的小動物,以“仙人騎鳳”領頭,列隊端坐,栩栩如生。
說起這種房屋的來曆,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楚國國君在一次作戰中失敗,被敵人追到襄陽漢江邊,眼看就要走投無路了。突然,一隻大鳥飛到眼前,國君急忙騎上大鳥逃脫,化險為夷。後來,襄陽人將這一典故比作“仙人騎鳳”,放在屋子的脊端,寓意逢凶化吉。
漢口曆來就是“導財運貨”的水陸商埠。這裏不僅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八方商賈貿易、居聚之地,正所謂“瓦屋竹樓千萬戶,本鄉人少異鄉多”。它造就了兼容我國南北傳統建築和歐洲建築手法的獨特民居個性。
古漢正街民居臨街而建,多為假兩層樓式,白瓦灰牆,古樸別致。門麵有全敞式、半敞式、內敞外窄式,交錯穿插,風格各異。夾街背巷的鋪麵則多用木板木樁架起紅漆橫梁,梁上雕龍飾鳳,極富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