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輝煌——美麗綻放1(3 / 3)

總體來說,漢水民居講究院落式布局,常見的建築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以及曲尺形和最簡單的就是“一”字形。庭院的四周高,稱為天井。屋的雨水流入天井,寓意四歸堂,肥水不外流。

這種房屋古樸典雅,居住方便,體現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傳統的倫理觀念。由於它兼顧了南北特點,吸納了各種文化,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典型的民居文化。

四合院布局以內院的天井為中心,後麵建有高大的廳房,兩邊建廂房,前邊是大門,成為一個整齊、封閉的四邊都有建築的院落。因其四周封閉,像漢字中的“四”字,故名四合院。

散布在漢水沿岸的民居,或依山傍水,或倚堤而立,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但總體類型大都以“介”字型的兩坡水房屋為主。

漢水民居十分重視實用性和防火功能。如襄陽古民居,為防水火,房屋多為列柱式或磚木結構。兩家之間築高牆,俗稱“封火山牆”,其高度超過屋頂,沿房頂坡度層層跌落。在人口密集的漢水流域城鎮,這種高出屋頂的山牆,確實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漢水最有特色的民居,當屬“舟居”,即漁民或從事水上運輸的船工、纖夫的居住地。他們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船上,以舟為屋,吃住在船,甚至婚嫁也在船上。船上有各種用途的艙,橫板艙是全家的公共活動場所,工具艙是放漁具的,大艙貯藏鮮魚,火艙用於做飯。

漢水民居,蘊含著悠久的曆史文化積澱。特別是表現在一些深宅大院的古建築裝飾藝術,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展示。

如歇山式民居的屋麵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鬥拱玲瓏精巧。常用石雕、木雕、磚雕、灰塑、陶塑、彩繪等,對各部位的構件進行裝飾,題材上常用五靈瑞獸、神話故事、曆史人物、山水花鳥等,配以楹聯、額匾、詩詞等書法藝術,盡顯其大雅莊嚴、內涵豐富的特點。譬如最常見的雕飾物麒麟,傳說它不踩任何活物,與龍、鳳、龜合為“四靈”。把它塑在民宅上,以示清明吉祥。

另外,吊腳樓也是漢水民居常見的類型。吊腳樓建築在漢水邊的堤坡上,用木樁或竹樁做成底架,鋪以樓板竹篾,用編織的草排蓋頂,帶有欄杆、走廊,美觀別致。樓上住人,樓下畜養牲畜、堆放雜物。

吊腳樓上,中央設火塘,火塘邊吃飯、待客,四周安置床位。也有的吊腳樓,乃樓下住人,樓上儲糧食雜物,畜廄不在樓內,而在樓後。還有的吊腳樓將房基立於水中,牆下可通船,運送糧、柴等物極為方便。

平房是漢水民居的另一種類型。平房多為木石結構,以土牆、磚牆、泥牆為多,這些居住房屋因地製宜,與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特點密切結合。

平房在修建時,多就地取材,產竹的用竹,產木的用木,產石的用石,平原地區以土坯或磚為材料。打牢地基,挖糟夯實,再砌磚石,平房屋架以堅木為之,有五檁、七檁、九檁之分,最少的也有三檁。然後加椽,前後出簷翹脊的,講究五梁八柱。

與北方平房不同的是,漢中民居平房的木構造自成體係,牆體隻是作圍護或分隔空間,從而有所謂“牆倒屋不塌”之說。

漢水民居中還有特殊的以白牆灰瓦格子窗為主要外部特征的“巴山民居”,並將一塊小圓鏡鑲在大門頂端中間部位。這塊具有鎮邪驅怪意義的古老的禁刻物,還常常出現在後世現代風格的建築物上,隻不過鏡子的材料已由熟銅變成了玻璃。

漢水民居對於基地的選擇、房屋的朝向也很有講究。一般多取坐北朝南的格局。除非是在街鎮上遇有東西街道,南邊的不得不朝北開門。在鄉下散居的房屋,則沒有朝北開門的。

除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之外,這種選擇與日照、風向有關。坐北朝南有利於采光和避開冬季的西北風。

[旁注]

山牆 建築兩個側麵上部成山尖形的橫牆,也稱作規壁、鵝頭、棟頭、圓仔頭、大規壁,其中的“規”是指弧形的曲線。我國及東亞傳統建築一般都有山牆,它的作用主要是與鄰居的住宅隔開和防火。在長江一帶,常有階梯狀的封火山牆,又稱“馬頭牆”,其高度高過了屋瓦。

天井 是四麵有房屋、或三麵有房屋另一麵有圍牆、或兩麵有房屋另兩麵有圍牆時的中間的空地。一般為單進或多進房屋中前後正間中,兩邊為廂房包圍,寬與正間同,進深與廂房等長,地麵用青磚嵌鋪。天井不同於院子。由於其麵積較小,狀如深井,故有其名。

歇山式 建築學術語,即歇山式屋頂。歇山頂共有9條屋脊,即1條正脊、4條垂脊和4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簷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

吊腳樓 也叫吊樓子,是我國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居住在南方山區的少數民族的傳統民居,多依山就勢而建,屬於一種半幹欄式木質建築。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幹燥、防潮作為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閱讀鏈接]

民居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它分布廣,數量又多,並且與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有著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民族特色。民居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發揚光大傳統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人類文化是多元的,體現在民居建築中也是風格各異。從原始時代的穴居野臥,到後世的高樓大廈,無不反映出人類文化發展進程。

民居因為地域性和習俗性不同而表現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種特有的民居文化。漢水流域各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恰似不同風格的一幅幅立體的水墨畫,詩意濃鬱,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