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麗初顯——文明交彙4(2 / 3)

慶陽剪紙俗稱“花花”,也叫“窗花”,種類繁多,取材寬廣,內容豐富多彩,表現手法靈活,剪紙技藝嫻熟,風格古拙質樸、粗獷奔放、簡單明快、線條洗練。

在慶陽民間,逢年過節,婚男嫁女,滿月祝壽,人們都要打掃庭室、裱糊牆壁,又要執剪鉸紙,製作窗花。在窗框、炕圍、牆壁、門扇上貼上紅紅綠綠的各種剪紙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繽紛、紅紅火火。

這些剪紙花,因貼的位置不同而名稱各異。貼在門上的叫“門花”,貼在窗上的叫“窗花”,貼在炕牆上的叫“炕圍花”,貼在頂棚上的叫“頂棚花”。

慶陽剪紙種類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內容各異。大體有喜慶剪紙、禮儀剪紙、祛病剪紙、生活剪紙、福壽剪紙、婚禧剪紙、生殖剪紙、喪葬剪紙、圖案剪紙、底樣剪紙和生產勞動剪紙等。

這些剪紙大都有底樣,是從祖輩那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細心的婦女把底樣夾在書籍中,視為傳家寶。

慶陽剪紙取材寬廣。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鳥獸、故事傳說都是剪紙的素材。瓜果蔬菜、男女娃娃,因為天天見,對它們觀察深透,因而成了婦女們剪刀下永久的題材。

她們通過對這些題材的取舍剪製來裝飾美化家庭環境,表達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龍、鳳在慶陽剪紙藝術品中,所占比重較大。在慶陽傳統剪紙中,有“龍生九子”、“三爪龍”、“四爪龍”、“五爪龍”、“二龍戲珠”、“富貴龍”、“鳳戲牡丹”、“雙鳳和鳴”、“龍鳳舞”等。

慶陽剪紙內容豐富多彩。

有表達吉祥喜慶、反央傳統民俗的“二龍戲珠”、“駱駝進寶”、“吉獸圖”、“麻姑獻壽”;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愛情的“孔雀戲牡丹”、“蝴蝶戀花”、“喜鵲踏梅”、“魚兒鑽蓮”;有保佑平安康樂、祈求神獸降福的“老虎下山”、“獅子滾繡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間故事“劉海戲金蟾”、“武鬆打虎”、“王祥臥冰”;有表達對勞動果實喜愛的麥穗、穀穗、瓜果、桃杏等。

這些作品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反映了黃土高原上人們的生活習俗,充滿著她們對生活的理解、感受、熱愛和追求。

慶陽剪紙表現手法靈活,剪紙技藝嫻熟。顏色以紅、綠為主,有單色、套色、染色等。剪法分陽剪、陰剪、陰陽剪等。陽剪,即留下勾畫形象的線條;陰剪,即剪去線條留下平麵;陰陽剪是陽剪和陰剪二者的結合。此外,還有折疊紙而剪的對稱剪、陰影剪、圖案剪等。

為了剪紙圖案線條豐富多變、多姿多態,慶陽剪紙藝人們還創造運用了梅花紋、勾雲紋、鋸齒紋、田禾紋、月牙紋、水紋、花紋等剪法。她們憑著一雙靈巧的手,把生活剪得千姿百態、生動活潑、有情有趣而富有詩意。

慶陽剪紙與我國同類民間剪紙相比,獨具特色。慶陽位於陝甘寧地區的交會地帶,交通閉塞,很少受外來文化衝擊。

作為生命象征的龍為圖騰的龍文化,以鹿為圖騰的鹿文化,在國內其他地方近乎絕跡,但在慶陽剪紙中一直延續並保留了下來。

如“人頭魚”、“神魚瓶”、“娃娃魚”都是以魚、龍、蛇為圖騰的原始文化的傳承。剪紙“壽花”,既有鹿頭紋樣的原始圖騰形態,又向生命之樹的植物形態發展,上有雙鳥的軸對稱形剪紙“生命之樹”是兩漢廣為流傳的圖樣。

慶陽剪紙中的不少造型與古生物形態十分相近,慶陽剪紙中的形象,像虎、牛、蛇、蜥蜴、鷹、鹿、羊等,在遠古岩畫中已有出現。

慶陽剪紙中蘊含著古代陰陽哲學觀,揭示了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陰陽哲學的奧秘。《繹史》中“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說的就是陰陽哲學觀。

慶陽民間也有以男為陽,女為陰;南為陽,北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等哲學觀念。《雙魚枕》、《虎頭蟾》等剪紙都是遠古陰陽哲學觀念的載體。

慶陽地區是遠古文化的巨大寶庫,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蘊藏著得天獨厚的遠古文化。慶陽剪紙既揭示了遠古文化的奧秘,又承傳著遠古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遠古文物的“紙化石”。

《八卦娃娃》雙手舉禾黍,頭頂太陽蛛網八卦,象征太陽普照萬物生長,它承載的就是生命崇拜、太陽崇拜的遠古文化,是原始社會炎帝部落太陽崇拜的遺存,是遠古文物的“紙化石”。

慶陽民間剪紙的審美意識是變形的。不求真實,善於誇張;不合透視,形體變形;不求物件形態畢肖,隻講簡練傳神;不求四肢齊全,講究隨心達意。

剪紙《回娘家》中的毛驢兒僅有3條腿,另一條腿被隨意刪掉了。在藝人們眼中,毛驢走路是3條腿著地,另一條腿是多餘的。她們剪下的《貓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還活在貓的肚子裏,人隔肚皮還能看得見。

這不僅是一種大膽奇特的構思和想象,而且是古代變態的審美意識的顯現。

剪紙作為隴東一種民間手工藝術品,其藝術價值和深遠影響,不容置疑,作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正日益散發著曆久彌新的芳香。

[旁注]

剪紙 又叫“刻紙”、“窗花”、“剪畫”,統稱為“剪紙”。是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黃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位於我國中部偏北,麵積約40萬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至2000米。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礦產豐富,煤、石油、鋁土儲量大。

雲勾紋 傳統的一種紋飾。有兩種,一種是陰線碾琢的小勾雲紋;另一種是減地凸起的勾雲紋,勾雲正反相連,排列密實,這兩種勾雲紋均流行於戰國時期至漢代時期。

鋸齒紋 瓷器的紋飾之一,最早出現在馬家窯類型中。馬家窯類型的鋸齒紋鋸齒大而疏朗,呈大三角狀,為單一的黑彩,多裝飾於壺的頸部。

陰陽 我國古老的哲學觀念,源自古代人的自然觀,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

《繹史》 清代史學書籍。正文分為太古、三代、春秋、戰國時期和外錄五部分,一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為三代即夏、商、西周時期,共20卷;三為春秋十二公時期,共70卷;四為戰國至秦亡時期,共50卷;五為外錄,記天官、地誌、名物、製度等,共10卷。

[閱讀鏈接]

結婚是人生曆程中最為隆重的禮儀。慶陽剪紙對男女婚配,生命繁衍不息的內涵,采有多形式、多技巧、多方位的藝術形式予以讚美的歌頌。

常見的“龍戲珠”、“猴吃桃”、“鷹踏兔”、“鹿銜草”等都是用比喻、暗示、啟發的手法,表現男女婚配的。“蓮生子”、“老鼠盜葡萄”、“百子石榴”、“青蛙”、“扣碗花”、“麒麟送子”、“百子葫蘆”等,都是采用借寓的方法,表現生殖繁衍。

慶陽香包的民俗文化

慶陽位於甘肅省最東部,地處黃河中上遊的黃土高原,是陝甘寧三地區的交會處。慶陽地區是華夏農耕文化的源頭,有著濃厚的民俗文化。慶陽地區流傳著一種民間民俗物品——香包。

香包,又稱“荷包”,也稱“香囊”、“佩幃”,慶陽地區俗稱“絀絀”或“耍活”。

慶陽香包是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等布料上用彩色的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棉、香料,就做成一種小巧玲瓏、精致漂亮的刺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