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奇葩——文化特色1(3 / 3)

《關右經籍考》、《隴右著作錄》、《隴右方誌錄》、《隴右金石錄》等,共收文獻3000餘種、詩10000餘首、文8600多篇,刊載隴右作家2000餘人。其中,秦嘉、趙壹、王嘉、權德輿、李夢陽、胡纘宗都堪稱大家。臨夏《花兒》等口傳文學數量在10萬首以上。

隴右文學最大的特色是地域特色濃鬱。

首先,西部戎風與雄渾勁健的風格鮮明。隴右各民族粗獷豪邁的氣質和身處的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其更易對粗豪之景產生審美的衝動。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陽關、古道等迥異於江南杏花春雨的意象,形成了隴右文學雄渾勁健的風格。

其次,東西交流與多元薈萃的過渡性特色明顯。隴右文學是在東西文化、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撞擊中發展起來的。這種多元薈萃性構成隴右文學卓有特色的文學景觀。

再次,民族風情與真率直露的情感相交織。隴右各民族的審美心態較中原單純,習慣於呈現自然的原態色彩,如“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向兩波”。在真率自然之中,形成自己的抒情深度。

創作思路上,傳統詩學講究“抒情宜隱”,隴右民族則顯得直露。但是換一個角度,在此種“比興寄托”已成套路的程式下,隴右文學少此構思,反而鑄就了其抒情直露的特色。

第四,黃土氣息與拙野質樸的美感濃烈。隴右獨特的審美心態和創作思路的“單純性”與隴右先民剽悍的尚武氣質、粗獷的民風相結合,與濃濃的黃土氣息相結合,再加之於雄渾之氣、真率之情,自然形成了隴右文學拙野質樸的美感。

隴右文學在我國古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是拓展了中國文學的總體結構。在黃土地上孕育並經曆代各民族不斷創造和傳承的隴右文學,帶著北方民族特有的生命力和樸野。

二是豐富了我國文學的內在特質。隴右人寫邊塞詩,沒有苦澀相,而多有奔放、從容的風度。

李益是甘肅武陵人,769年,李益中進士。他是非常著名的邊塞詩人,可與大詩人李白、杜甫、王昌齡等相媲美。他大量的詩作是反映邊塞征戰生活的。

在他的邊塞詩裏,他不隻是描寫了隴頭寒月、風中大漠、南歸塞雁等邊塞風光,還歌頌了邊防將士的英勇鬥爭和獻身精神。

抒情身份的主客移位,使全詩情調盡變,於曠遠遼闊中露出幾份田園詩的情調,從而改變了我國文學的內在特質。

三是為我國文學注入新鮮血液。講經文、變文、詩話、曲子詞、話本、傳奇、小說等俗文學都是先盛行於隴右次流行於中原,改變了當時文學發展的方向,如講唱文學與古代白話小說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旁注]

《詩經》 又稱《詩三百》,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詩歌。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

賦、比、興 《詩經》三種表現手法,是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比是比喻;興是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秦簡 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簡牘總稱。戰國和秦代時期,書寫主要利用竹木簡。秦簡對於研究秦的曆史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研究我國漢字的發展也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誌怪小說 我國古典小說形式之一,以記敘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體內容,產生和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誌怪,就是記錄怪異。誌怪小說的產生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篤信神仙方術有直接的關係。

邊塞詩 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代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唐代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200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20000餘首。

傳奇小說 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一種,屬於一種傳錄奇聞的文體,產生和流行於唐代,因此又稱“唐傳奇”。唐代傳奇不僅數量很多,而且內容精彩,故事動人,文辭華麗,有些作品確實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

詩話 古代的一種獨特的論詩的文體,狹義的詩話是指詩歌的話本,即關於詩歌的故事、隨筆體。廣義的是指詩歌的評論樣式,崛起於北宋時期,是古代詩歌體製特別是唐代律詩高度發展的產物。

[閱讀鏈接]

《無衣》是《秦風》中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它表現秦代人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歌。

在這種反侵略的戰爭中,秦國人民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造了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慷慨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