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是以頌揚人物為主的一種文體,在我國源遠流長,秦漢之後曆代有之。敦煌讚體是由讚佛興起的,是佛教傳入後隨著高僧譯經的盛行和禮佛的普遍化而出現和發展起來的。
起初讚隻限於禮佛範圍,後來佛門佛子也自撰了不少讚文。讚的內容也不完全限於佛門,出現了孝道讚、父母恩重讚、景物讚、景教讚等,不過大量的仍是佛讚。
敦煌讚文內容豐富,或讚佛祖,讚淨土和佛典,讚佛門三寶,或讚佛子出家修行,讚佛教道場,讚佛教名勝等。
佛事應用文應用於具體的佛事活動中,數量繁多,宗教實用性很強。從內容上看主要有發願文、還願文、祈願文、啟請文、禮佛文、禮懺文、禮讚文、戒懺文等等。
這些應用文既有散體,也有韻體,大多語言洗練,文筆莊重,帶有神秘色彩,並注意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和表現手法,論說表意酣暢淋漓,十分到位。
【旁注】
講唱文學 用散文的說白講述故事,韻文的唱詞歌唱,講唱結合,互為補充的一種文藝形式。講唱文學的形式上有3類:一類是單純的文,隻唱不說,如竹板書和快書;一類完全用散文,隻說不唱,如評書;一類是韻文和散文相間使用,有說有唱,如大鼓詞、牌子曲。
韻文 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韻文與散文相對。韻文包括詩、賦、詞、曲和有韻的頌、讚、箴、銘、哀、誄等。
散文 散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狹義的的散文,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遊記等。散文的文體自由,少有束縛及限製,以抒情、記敘、議論等方式進行表達。
王昭君 名嬙,字昭君,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的宮女。西漢南郡秭歸,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王昭君最出名的事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賦 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賦不能歌唱,隻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賦在表現手法上鋪張直陳,描繪細膩,文采華麗。它多以設辭問答的形式展開。在句式上,韻散相間,排比對偶。賦不拘字數,以四言、六言為主,並且多夾雜散文句式。
騷體 我國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於戰國時楚國,以大詩人屈原所作《離騷》為代表,並因此而得名。這類作品富於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歌行體 “歌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是初唐時期在漢魏六朝樂府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歌行體”為南朝宋鮑照模擬和學習樂府,經過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鑄創造,不僅得其風神氣骨,自創格調,而其發展了七言詩,創造了以七言體為主的歌行體。
傳奇小說 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一種,產生和流行於唐代,又稱唐傳奇。傳奇小說是一種傳錄奇聞的文體,實際上是已具規模的小說。唐代傳奇不僅數量很多,而且內容精彩,故事動人,文辭華麗,有些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
押韻 又叫壓韻,是指在詩詞歌賦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這是詩歌同其他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之一。
【閱讀鏈接】
敦煌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變文在敦煌文學作品中受學術界關注最多,整理本也最多。在敦煌文學中,變文和講經文類似,但二者的區別體現在以下3個方麵:
一是變文的題材更加廣泛,不僅講唱佛經故事,也說唱伍子胥、王昭君等傳統民間故事、當代英雄人物。二是變文更加注重故事性和文學性,即使講唱佛教題材的變文,也擺脫了講經文中所包括的佛經的部分,加重了對場景的渲染、人物的“對白”、“吟唱”部分。 三個是講唱變文時除說唱外,有時還配合展示圖像。這種既有道白,又有吟唱,並附以隨時展示圖像的表演方式,與後來說唱曲藝中的“拉洋片”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