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瑰寶——敦煌遺書4(1 / 2)

文獻瑰寶——敦煌遺書4

文獻的獨特內容與價值

敦煌遺書中保存有相當一部分語言學方麵的資料,不僅有關於漢語音韻、訓詁、文字的寫卷,也有大量可供研究中古以及後來漢語的語料,還有不少少數民族語言文獻。

韻書是把漢字按照字音分韻編排的一種書。這種書主要是為分辨、規定文字的正確讀音而作, 屬於音韻學材料的範圍。同時它有字義的解釋和字體的記載,也能起辭書、字典的作用。

敦煌韻書是指敦煌文書中按照字音分韻編排漢字的寫卷,共有20多種,多為唐五代《切韻》係統的寫本,少數為刻本。韻書中有隋朝音韻學家陸法言撰寫的《切韻》傳寫本6種。該書所存主要是平聲、上聲韻、分為193韻,收字較少,訓釋簡約,常用字大多不釋。

另有一種韻書以《切韻》為底本,在收字和訓釋方麵有所增加,原注之外多半還加上按語,除平、上聲外還有入聲。又有一種增訓加字本《切韻》其分韻和韻次雖然與《切韻》相同,但在收字和訓釋方麵增加內容較多,取材較廣。

除《切韻》外,敦煌韻書還有《刊謬補缺切韻》、《唐韻》及五代刻本《切韻》。這些韻書,對於研究切韻的原貌和中古音係非常有幫助。

字書是以解釋漢字形體為主,兼及音義的書。敦煌遺書中的字書抄本約有百餘件,種類多樣,既有童蒙誦習的識字書,又有解釋音義的字典;既有要用雜字的字書,又有刊正字體的字樣書,還有解說俗語的字書。

敦煌字書中包含有《字寶》、《俗物要名林》、《雜集時用要字》、《一切經音義》、《正名要錄》等字書。

《字寶》又稱《碎金》,為唐五代民間流行的通俗字書,以平、上、去、入四聲編排入字,每聲收字詞百餘條,所錄多為民間口語、俗語,以及僻字、俗字詞彙,其下注以反切或直音,而少有義釋。

《俗物要名林》是敦煌遺書中收錄民間口語詞彙最多的專著,它是依據事物名稱分類編纂的一種通俗字書。“俗物”是指世俗間的諸種事物,“要名”指重要常用事物的名稱與文字。這本字書對研究唐五代社會生活、習俗和考察當時西北地區放音十分有用。

《雜集時用要字》收錄當時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語,分為衣服部、音樂部、農器部、車部、飲食部、舍屋部等。

《一切經音義》是唐初的一部字書,是釋玄應撰,為佛經音義書,分經解釋詞語音義,詳注反切。

《正名要錄》是初唐時期的一種字樣書,專門用以辨別形體相近字、別體俗書字,指明正字。

敦煌遺書中還有不少少數民族語言文獻,包括吐蕃文、回鶻文、粟特文、於闐文、突厥文、梵文、敘利亞文、希臘文等民族語言文字。其中以吐蕃文文獻最多。

敦煌遺書中的吐蕃文大多寫於吐蕃統治時期,也就是786年到848年,此外,也有一些或此前或此後的文卷。

其內容除大量與佛教有關的經典、疏釋、願文禱詞外,還有相當多的世俗文獻,涉及吐蕃曆史上一係列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