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開化——古老曆史2(1 / 3)

文明開化——古老曆史2

新石器文化的代表紅山文化

紅山意為“紅色的山峰”,位於內蒙古赤峰東北英金河畔。公元前五六千年,原始氏族部落在這一帶生息繁衍2000餘年之久。

紅山文化主要指在燕山以北、遼寧大淩河與西遼河上遊流域活動的氏族部落創造的農業文化。

紅山文化帶是銜接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帶,也是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的交彙區域。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多種經濟文化類型交錯、多種民族成分雜居和多種文化因素薈萃的中心之一。

考古研究已經認定,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彙產生的多元文化。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係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係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

紅山遠古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也從事漁獵活動。他們的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形製較為複雜。

在內蒙古敖漢旗河福營子村,有一處紅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兩條保存較好的壕溝將部落遺址分別圍成緊鄰的兩個部分。

其中東南部的壕溝周長 600餘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在壕溝的東南邊留有一處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遺址,壕溝隻有三邊,包圍的居住營地麵積較。

農業生產工具主要以細石器工具為主,還有磨製和打製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在紅山先民生活中,製陶業占有重要地位。製陶技術比早期的興隆窪文化有了更大的發展。一些富有製陶經驗的氏族成員已經專門從事這項勞動,他們可以加工大批相似的陶器。陶器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

陶器以夾砂灰陶和泥質紅陶兩大陶係為主,泥質紅陶占的比例要大於夾砂灰陶。基本器形是筒形罐。特征是口大底小、腹壁斜直,屬於筒形罐的晚期形製,後從筒形罐中又異化出筒形器。

陶器紋飾以壓印之字紋為主要風格。之字紋線細而紋帶較寬,連線和篦點共用,橫壓豎排與豎壓橫排共用,直線與弧線、波浪線共用。之字紋飾又往往與筒形罐結合在一起。

彩陶在泥質紅陶中占有相當的數量。紅山文化彩陶以黑彩為主,也有紅、紫彩,圖案以龍鱗紋、勾連花卉紋和棋盤格紋三種最具代表性。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樸實。那時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

在原始社會,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進入了以玉祀神的階段。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表麵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已具備了專業化、係統化、規範化。

其中大型碧玉龍,高26厘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棱形,頸上有長毛。

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用於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造型極富動感。

玉龍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細部還運用了浮雕、淺浮雕等手法,通體琢磨,較為光潔,這都表明了當時琢玉工藝的發展水平。玉龍身上負載的神秘意味,更為它平添一層美感。

一般紅山人的墓地多為積石塚,是規劃的墓地,處於中心的大墓多有隨葬的玉器,墓地越向邊緣規格越低。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數量和規格明顯較中心大墓低,再低等級的墓葬隻有陶器陪葬,個別的墓葬沒有陪葬品。

紅山文化時期,圖騰崇拜更加興盛起來。貓頭鷹是紅山先民主要圖騰崇拜物。玉貓頭鷹在紅山文化出土數量最多,最大的達到十幾厘米高;姿態各異,有仿真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動物的組合也是千變萬化。

紅山文化時期,人們恐懼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們經常遭到其他野獸的攻擊,希望能夠像鳥兒一樣飛起來,以避免受到傷害;人們過著農牧漁獵生活,又希望像雄鷹一樣輕易地捕捉到獵物。

而貓頭鷹具備這一切優勢,所以,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寄希望於貓頭鷹能夠給予自身與自然界抗爭的神奇力量,這樣,貓頭鷹就成為了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的圖騰崇拜物。

紅山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同時也屬於一個複合型文化,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它全麵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征和內涵。

這些豐富的原始文化遺存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北方草原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極為重要的源頭,草原廣袤的地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旁注]

仰韶文化 黃河中遊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故被命名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陝西華山為中心,分布於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河北、青海、湖北、山東等地。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大約為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雙孔石刀 形體較小的扁形刀。西周時期,這種形體較小的扁形刀稱作“銍”,主要用於收割禾穗,使用時,利用穿孔用繩索將它固定在手掌上。

夾砂灰陶 新石器時代出現的一種灰色陶器。根據胎質的粗細及含砂與否,可分為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都有一定數量的灰陶,特別是用於蒸煮的器皿,多為夾砂灰陶。到夏代以灰陶和夾砂陶占據主要位置。

甲骨文 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係較為完整的文字,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國商代後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曾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