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岩畫中反映舞蹈場麵岩畫的隨處可見。舞蹈是遊牧民族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舞蹈對於他們來說,不隻是一種娛樂活動,在很大程度上與巫術有關。岩畫中舞蹈的形式,有單人舞、雙人舞、集體舞蹈。
在磴口縣發現了一舞蹈圖就與巫術相關密切。中央有3個舞者,皆有尾飾,靠其後有一舞者手持牛尾,舞者上方,有一被砍掉頭顱的屍體,頭顱棄於舞者腳下。
陰山岩畫中還有多幅關於生殖崇拜的圖像。過去,人們對生殖的道理還沒有完全了解。或者為了祈求部落昌盛、人丁興旺,產生了生殖崇拜。
在烏拉特中旗發現的一幅岩畫,所描繪的是三對男女在交合,它側麵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祈求生育、繁衍人口的要求。
陰山岩畫是不同時代由不同民族共同締造的北方草原古文化藝術,它從多角度、多側麵地直射或折射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生產狀況。
[旁注]
北狄 古代華夏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北狄的稱謂最早起始於周代,周朝人自稱華夏,便把華夏周圍四方的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
黨項 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有“黨項族黨項羌”的稱謂。 據載,羌族發源於“賜支”或者“析支”,即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漢代時,羌族大量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此時的黨項族過著原始遊牧部落生活。他們以部落為劃分單位,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逐漸形成了著名的黨項八部。
《水經注》 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成書於6世紀北魏時期。全書30多萬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1000多條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曆史等。
喇嘛教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係佛教,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體係。藏傳佛教是以大乘佛教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與顯教傳承。
回鶻 突厥的分支,我國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數民族。原稱回紇,唐德宗時改稱回鶻。回紇人使用突厥盧尼文字,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回紇汗國從646年建立,到840年滅亡的近200年裏,和唐王朝保持著十分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促進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閱讀鏈接]
陰山岩畫內容極其豐富,除了文中所描述的類型外,還有各種動物足印、英雄畫像、天文圖等。
“蹄印圖”散落在各地,其中能夠辨識出來的有30多種走獸蹄印和4種鳥類爪跡。古老的年代有這樣一種狩獵風俗,捕獲到野物以後,獵人們一定歡呼雀躍,然後將獵物抬到石壁上留下一隻蹄印,再由岩畫“藝術家”加工成畫,留作紀念。也或者是某個獵手見到或獵獲過一種動物,於是就在發現這種動物的地方刻下它的巨大蹄印,向其他獵手指示它的蹤跡。
在磴口縣西北默勒赫圖溝的崖壁上還有80餘個人頭組成的“聖像”岩畫。據推測,這些聖像可能是一個部落中受人尊敬的已故長者或部落英雄的畫像。
它們寄托著人們的懷念,也向後人講述著部落的曆史。此外,還有用西夏文、回鶻文、藏文、蒙文記載的“書法圖”、描寫祭祀場麵的“祈禱圖”、描繪日月形象的“天文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