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之魂——草原拾英3(2 / 3)

蓧麵是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及陰山山地、烏蘭察布市南部、山西北部大同盆地地區,以及河北張家口等地區的特色食品,主要生長在無霜期短的山地區域。

蓧麵的營養成分是其他麵粉營養成分的7倍以上。蓧麵中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對人體營養價值極高。

相傳,漢武帝時期戰事不斷,北方地區的匈奴經常騷擾漢地,造成了大量的人畜損失,人民苦不堪言,正常的生產生活無法繼續。

消息傳到朝廷,漢武帝大怒,隨即命大軍前去征討。可是遊牧地區的匈奴大軍忽東忽西,作戰不定,給漢軍造成極大損失。

漢軍屢戰屢敗,加上軍隊的補給全靠長安從內地及各郡征調,補給環節薄弱很容易遭到打擊。而遊牧民族的騎兵,靠擄掠為主,隨軍自帶幹糧,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越戰越勇,令漢軍十分頭痛。於是武帝采納了大將軍衛青的建議,命隨軍駐地墾荒,以供軍需,並從各郡征調大批勞力調往河套地區。

當時別的農作物在當地產量有限,隻有一種穀物一經播下,生長迅速產量很高。漢軍食後,力氣大增。漢軍最後戰勝了匈奴。

漢武帝非常高興,親自到河套地區,犒勞三軍,並封敬獻穀物的大臣蓧司為大將軍。從此這種穀物在中華大地紮下了根。人們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便稱這種穀物為蓧麵。

清朝乾隆年間,蓧麵作為進貢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

蓧麵有五大係列,蒸、炸、汆、烙、炒,共有數十個品種,其中蒸蓧麵常見的就有窩窩、餘餘、鈍鈍、餃餃、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17種做法。

蓧麵製作方法靈活多變,搓、推、擀、卷皆可,花樣翻新。蓧麵吃法頗多,可熱吃,可涼吃,風味各有千秋。可以加工成窩窩、魚魚、儲格、拿糕、餃餃、丸丸、餛飩、撥麵、山藥扁魚子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餅、煮魚、炒麵、糊糊、燕麥片等。

[旁注]

青磚茶 黑茶種類的一種,以老青茶做原料,經壓製而成,其產地主要在湖北鹹寧地區的薄圻、鹹寧、通山、崇陽等地,已有100多年的曆史。青磚茶外形長為長方磚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濃厚,水色紅黃尚明。

饢 一種烤製的麵餅,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的主食之一。先以麥麵或玉米麵發酵,揉成麵坯,再在特製的火坑中烤熟。饢的品種大約有50多種。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

《飲膳正要》 我國一部古代營養學專著,成書於1330年。全書共3卷。卷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品撰。卷二講的是諸般湯煎,食療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講的是米穀品、獸品、禽品、魚品、果菜品和料物等。

詐馬宴 蒙古族特有的慶典宴,即整牛席或整羊席。詐馬,蒙語是指褪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殺後,用熱水褪毛,去掉內髒,烤製或煮製上席。詐馬宴始於元代。

[閱讀鏈接]

蒙古族的奶酒,一般以馬、牛、羊、駱駝的鮮奶為原料釀製而成。傳統的釀製方法主要采用撞擊發酵法。這種方法,據說最早是由於牧民在遠行或遷徙時,為防饑渴,常把鮮奶裝在皮囊中隨身攜帶而產生。

由於他們整日騎馬奔馳顛簸,使皮囊中的奶顫動撞擊,變熱發酵,成為甜、酸、辣兼具,並有催眠作用的奶酒。由此,人們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釀製奶酒的方法,即將鮮奶盛裝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特製的木棒反複攪動,使奶在劇烈的動蕩撞擊中溫度不斷升高,最後發酵並產生分離,渣滓下沉,純淨的乳清浮在上麵,便成為清香誘人的奶酒。

除這種發酵法外,還有釀製烈性奶酒的蒸餾法。蒸餾法一般是把發酵的奶倒入鍋中加熱,鍋上扣上一個無底的木桶或紫皮柳條、榆樹枝條編成的筒狀罩子,上口放一個冷卻水盆或鍋,桶內懸掛一個小罐或在桶幫上做一個類似壺嘴的槽口。

待鍋中的奶受熱蒸發,蒸氣上升遇冷凝結,滴入桶內的小罐或順槽口流出桶外,便成奶酒。

草原傳統交通工具勒勒車

勒勒車又稱哈爾沁車、轆轆車、羅羅車、牛牛車等,是蒙古族使用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因常以牛拉動,因此也叫蒙古式牛車。“勒勒”原是草原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

勒勒車曆史悠久,其起源已經無法考證,通過漢代古籍的記載,可知秦漢之際,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區的匈奴人就已經掌握了造車的技術。

勒勒車有記載的起源可上溯到《漢書》所記載的轅輻。到南北朝時期,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區的鮮卑、柔然、鐵勒等民族,其造車技術已經相當高超。

北朝時的鐵勒人就以造車聞名,他們造的車,車輪高大,輻數很多,比較適應草原環境,正因為如此,被史書上稱為高車人。

遼代時期,蒙古族造車技術已經很發達,他們製造的車廣泛應用於遊牧生活中。鑿刻在烏拉特中旗幾公海勒斯太山崖上有多幅車子的岩畫。據考證:

其式樣與北魏車型很相似,為雙轅雙輪,車廂上有氈帳,可以乘坐或居住。

從秦漢時期以來,勒勒車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稱,在蒙古族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勒勒車是牧民流動的家。勒勒車一般車身長4米以上,車上可帶篷,車廂開若船艙,常常是一家人住在裏麵。蒙古族人逐水草而居,頻繁搬遷,家車,即勒勒車一走家便跟著走了。

勒勒車的特點是車身小,雙輪大。車輪高大是因為牧區冬天雪深過膝,夏季草深,沼澤地多,輕便靈活、車輪大的勒勒車,無論是牧草繁茂的草場,積雪深厚的雪野,還是泥濘的沼澤或者崎嶇的坡道,都能夠順利通行,因此被牧人譽為“草上飛”。

勒勒車載重數百斤乃至千斤,用牛拉、馬拉、駱駝拉都行。牧民們拉水、拉牛糞、搬家、運送燃料及婚喪嫁娶,運輸生活日用品、趕那達慕大會等多離不開它。除了搬運生活物資以外,戰時勒勒車還常用來作馱運軍隊輜重的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