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蘊——藝苑民風4(3 / 3)

查幹蘇魯克大典上,除了要進行大大小小規模不同的傳統祭祀活動外,還進行各類文化娛樂活動或舉辦各類集合,許多來自各地的商人在此做生意,形成相當規模的集市。

據1864年的記載,集市安排在八白宮所在的吉格以南600步的地方。後來又在大典期間舉行蒙古族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使查幹蘇魯克大典成為鄂爾多斯草原盛大的集會。

夏季大典,又叫夏季淖爾大祭、淖爾大祭或大節,也可稱為盛奶節,“淖爾”是蒙古語,意為“湖泊”。淖爾大典有“盛奶大典”之意。大典於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舉行。

淖爾大典形成於成吉思汗時期。成吉思汗在客魯倫河畔祭灑馬奶的大典上,獎賞為建立大蒙古國做出貢獻的有功之臣。

從此,每年舉行這一儀式。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將這一儀式正式欽定為成吉思汗“四時大典”之一。淖爾大典,在清朝之前為“四時大典”中最隆重的集會。

淖爾大典中的祭祀程序包括念獻哈達、獻神燈、獻全羊、獻聖酒,舉行祭香火,念誦祭文、祭詞。祭奠中要念誦《聖主伊克芒賴圖格勒》。《聖主伊克芒賴圖格勒》,除了在淖爾大祭中念誦外,其他任何大小祭祀中都不念誦。

按照祭祀的規定,凡是為蒙古王朝做過貢獻的英雄大將,都要在大祭中謳歌,並使他們的後代享受淖爾大祭的獎賞。

淖爾大典祭品,各時期有所不同。北元時期在《金冊》大義務中規定:

在淖爾大典中,鄂爾多斯萬戶馬一匹、酒一百尊,兀良合、察哈爾同樣各一匹馬、一百尊酒。這三個萬戶三匹馬、三百尊酒;永謝布三匹馬、三百尊酒;喀爾喀三匹馬、三百尊酒;土默特三匹馬、三百尊酒。

這三個萬戶牛三頭、綿羊九隻;科爾沁馬一匹、酒一百尊;可汗濟農三尊酒,太子二尊酒,台吉們酒若幹,太師酒若幹,萬戶長酒一尊。

後來,淖爾大典的祭祀活動演變成這樣的模式進行,祭祀活動開始後,來自草原各地的人群陸續進入陵園,在陵宮內、蘇勒德祭壇、甘德爾敖包等成吉思汗遺物前以不同方式,表達著自己虔誠的心靈,祈求平安吉祥。

作為世代從事成吉思汗陵守護、管理和祭祀的達爾扈特人,身著蒙古族傳統民族服飾,帶著酥油、磚茶、羊背子等供品按照傳統祭祀程序舉行念誦祭文、獻神燈、獻聖酒等儀式,以此來祭拜祖先,並祈求蒼天、聖主保佑大地,使草原六畜興旺,鮮奶像“湖泊”一樣豐盛,牧人過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農曆五月是草原上畜奶開始像湖泊一般湧流的豐盛季節,因此,夏季淖爾節也是北方遊牧民族慶祝豐收的祭祀節日。

每當農曆五月十五淖爾大祭來臨之時,牧人為了感謝蒼天的恩賜,從四麵八方自願聚到一起,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他們把第一批擠下的潔白乳汁向蒼天和聖汗神靈敬獻,以此乞求草原更加豐饒、美麗。

秋季大典,蒙古語稱為斯日格大典,漢語可譯為禁奶節。於每年農曆九月十二舉行。“斯日格”為馬駒嘴上戴的禁奶叉。“斯日格大典”即“禁奶大典”。

從這一天開始,人們不再擠母馬的奶,盤收練繩,將馬駒從練繩上解放出來,使馬駒自由地吃母馬的奶了。《十福經典白史》記載道:

秋末戌月十二,因將馬駒的籠嘴盤收起來而籠頭斯日格典禮於那天舉行。

在斯日格大典中,首先祭灑99匹白母馬鮮奶,摘掉馬駒嘴上的禁奶叉和頭上的籠頭,把它們從練繩解放出來,盤收練繩。然後舉行聖主祭祀活動。

斯日格祭祀的祭品,各時期實際用量有所不同。1722年重新修訂的《金冊》中說:

斯日格典禮用一尊白酒,九十五尊奶酒,一隻綿羊。

1815年改為敬獻酸奶、白酒80尊。北元時期,左翼察哈爾萬戶舉辦斯日格大典時,用馬4匹,酒155尊,綿羊若幹隻。

《成吉思汗祭祀書》中詳細記載了北元時期可汗參加斯日格祭祀禮儀程序。在書中,對可汗到達、進宮帳,敬獻全羊、敬獻香、敬獻神燈,祭香火,念誦祝詞,敬獻聖酒,唱祭歌,念誦祭文,喝聖酒,分全羊,祭灑聖酒,可汗離開等整個程序,作了詳細記載。

真實地記錄了蒙古王朝時期斯日格大典中的傳統禮儀。同時,也說明了蒙古王朝時期,成吉思汗“四時大典”,都由可汗親自參加祭祀。

冬季大祭又叫達斯瑪大典,於每年農曆十月初三舉行。蒙語“達斯瑪”是“皮條”的尊稱。達斯瑪大典即“皮條大典”之意。文獻《十福經典白史》中記載:

冬季中月初三,由於曾向成吉思汗表示祝福,故放置達斯瑪之典禮於這天舉行。

在《寶貝念珠》中記載:

十月初三,浴聖主成吉思汗神明身體之臍帶的祝福之日。

鄂爾多斯人傳說:“成吉思汗出生的那年冬天,被放在一個新作的暖繈褓裏,外麵用山羊皮條包紮起來並加以祝福,達斯瑪祭就是為了紀念此事”。

從此以後,小孩出生後,選擇吉祥之日,用鮮奶點祭,舉行祝福慶典。忽必烈時期,將此慶典列入為“四時大典”,每年按規定程序進行。

達斯瑪大典的祭品,《金冊》中記載:

達斯瑪典禮所盡義務為:一尊白酒,一隻綿羊,十五尊奶酒,一隻羯山羊及附帶備用山羊一隻。

按規定,達斯瑪大典中所需的祭品,除正常的季祭的全羊外,其他所有祭品等,必須由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王爺、台吉們準備。

成吉思汗達斯瑪大典,長期以來由郡王旗王府主辦。達斯瑪大典準備工作,必須提前幾天開始。

十月初三,達斯瑪大典正式開始,首先將準備好的皮條9根一包,包成兩包。然後將前一年放在成吉思汗靈柩中的皮條取出來,再把新包的皮條放進去,取出的舊皮條作為聖物,分割成小塊,給朝拜者分發。蒙古族人將皮條帶在身上或放在家裏,祈禱聖主保佑他們。接著,舉行祭祀儀式。

祭禮的程序、吟誦的祝詞、祭詞、祭文、祭歌等,與其他四季大祭的殿內祭祀相同。冬季達斯瑪大典結束,成吉思汗一年的“四時大典”也就全部結束。

[旁注]

八白宮 由八座白色宮帳組成的成吉思汗祭祀堂。具體包括成吉思汗與孛兒帖哈屯白宮,供奉成吉思汗與夫人孛兒帖靈位;忽蘭哈屯白宮,供奉忽蘭哈屯靈位;準格爾伊金白宮,供奉也遂哈屯與也速幹哈屯靈位;寶日溫都爾白宮,供奉祭天用的聖奶桶;弓箭白宮,供奉成吉思汗用過的弓箭;吉勞白宮,供奉成吉思汗用過的金馬鞍和馬具;溜圓白駿白宮,供奉成吉思汗受過禪封的神馬;商更斡爾閣白宮,是成吉思汗宮帳的文物珍藏室。

酥油 藏族食品,是像黃油的一種乳製品,是從牛奶、羊奶中提煉出的脂肪。酥油含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有滋潤腸胃,和脾溫中等功效。在藏區有著十分廣泛的用途。

羊背子 也稱烏查,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佳肴。成吉思汗曾設烏查大宴功臣。民間慶壽、婚嫁、喜慶佳節、貴客到來也常設此宴。製作羊背子要選肥綿羊胴體,從腰窩往前數第四肋骨處割斷腰脊椎骨,把後麵部分的肋骨分別展開,去腿骨留尾成五叉型,把前麵部分按骨節分開壓在五叉下,然後加白水加鹽煮熟而食。

《寶貝念珠》 蒙古族曆史文學作品。寫於1841年。作品以編年史的體例,按著佛教理論公式,以敘述天地開辟、印度和西藏王臣起源為開頭,接著寫蒙古史,直至1841年。其中對喀爾喀史的記述極為詳細。以敘述為主,兼用韻文。在敘述曆史的過程中加敘了很多傳說故事。

【閱讀連接】

祭成吉思汗陵,簡稱祭成陵,是蒙古族最隆重、最莊嚴的祭祀活動。成吉思汗在13世紀初,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成為蒙古族崇敬的英雄,被稱為“一代天驕”。

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習俗,最早始於窩闊台時代,到忽必烈時代正式頒發聖旨,規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種祭禮,使之日臻完善,代代相傳。

成吉思汗祭禮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每種祭祀都有固定的日期和儀式。祭禮儀式隆重,且供祭各種祭品,包括整羊、聖酒和各種奶食品等。

規模最大、最隆重的祭祀是每年農曆3月舉行的春祭大典,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奉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