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取材內容極為廣泛,尤以直接反映各個時期的時事風俗及曆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點。如年畫《連年有餘》,畫麵上的娃娃童顏佛身,戲姿武架,懷抱鯉魚,手拿蓮花,取其諧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為年畫中的經典。
其他題材包括曆史故事、神話傳奇、戲曲人物、世俗風情以及山水花鳥等,特別是那些與人民生活密切關聯的題材。
如《莊稼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攜壹南村訪舊識》、《新年多吉慶、合家樂安然》、《漁婦》以及帶有時事新聞性質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不僅富有藝術欣賞性,而且具有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
以這些優秀作品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良傳統,形成楊柳青年畫藝術的主流。
楊柳青年畫的藝術特點是多方麵的,形成其藝術特點的條件也是多方麵的,其中較為明顯突出的則是表現在製作上。
一幅楊柳青年畫,要經過勾、刻、印、畫、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輪廓;刻,即將勾成的輪廓刻成版樣;印,即將版樣印在紙上;畫,即在紙上的輪廓描繪塗彩;裱,即將成形的圖畫裝裱起來。
每一幅畫都要畫師藝人親自動手,畫每一幅畫都是一次獨立的創作。
通常人們畫畫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單楊柳青年畫卻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門板上畫,畫室裏安了一排可以隨意開合的門板,人們叫它“畫門子”。
印上了輪廓的宣紙貼在上麵,作畫的人就站在畫門子前麵一邊畫一邊端詳,一邊端詳一邊畫,啥時端詳的感覺完美了,啥時收筆。一幅畫下來,少則三天五天,多則十天半月。
楊柳青人心性細膩有耐力,不怕推敲反複,也不怕推倒重來,敬藝術如敬神聖,一絲不苟虔誠有佳,這也是楊柳青年畫活兒絕的原因。
製作楊柳青年畫,前期工序與其他木版年畫大致相同,都是依據畫稿刻版套印;而楊柳青年畫的後期製作,卻是花費較多的工序於手工彩繪,把版畫的刀法版味與繪畫的筆觸色調,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兩種藝術相得益彰。
由於彩繪藝人的表現手法不同,同樣一幅楊柳青年畫坯子,可以分別畫成精描細繪的“細活”和豪放粗獷的“粗活”,藝術風格迥然不同,各具獨自的藝術價值。
柳青年畫是一種富於民間獨特藝術風格和強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繪藝術珍品,繼承了宋元代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
楊柳青木版年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構圖飽滿、寓意吉祥、雅俗共賞,加之采用刻繪結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繪製細膩、色彩絢麗,被公推為我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首。
更以其曆史積澱厚重和文化連續性的特征而揚名海內外,是社會科學研究價值的一種綜合的集精神與實用、曆史和現世的物化成果,具有曆史進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曆史時代風貌的“百科全書”。
【旁注】
桃花塢年畫 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桃花塢年畫的印刷兼用著色和彩套版,構圖對稱、豐滿,色彩絢麗,常以紫紅色為主調表現歡樂氣氛,基本全用套色製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細秀雅的江南民間藝術風格,民間畫壇稱之為“姑蘇版”。
雕刻 是雕、刻、塑三種創製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曆史悠久、技藝精湛的各種雕塑工藝,如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麵雕、竹刻、骨刻、刻硯等,是我國工藝美術中一項珍貴的藝術遺產。
戴廉增畫店 戴廉增”的字號,始創於清乾隆初年,為戴氏畫業傳人的第九代。以後因畫業日興,又分出“美麗”和“廉增利”兩號。後來人們常說的“廉增、美麗、廉增利”和“健隆、惠隆、健惠隆”就是指的楊柳青最大的兩家畫店。前者為戴家三店,後者指齊家三店。
【閱讀鏈接】
天津楊柳青年畫霍派第六代傳人霍玉棠之子霍慶有繼承父誌,利用近30年的時間苦心鑽研勾線、刻板、刷畫裱等傳統技藝,掌握了全套楊柳青年畫工藝。
為了楊柳青年畫的複興,他利用業餘時間,到民間收集有關資料及老版,老畫。還添補創作了楊柳青年畫從沒有的佛學類等,使楊柳青年畫的品種達到六大類上千種。
他把自己練就成唯一的一個能勾、刻、刷、畫、裱五大工藝全能的楊柳青年畫畫家,這在年畫史上是少有的。此外,他和全家人把自己的家宅擴建成“楊柳青年畫家庭博物館”,恢複了楊柳青古鎮畫鄉的老字號“玉成號畫莊”。霍慶有為繼承、發展、弘揚楊柳青木版年畫藝術作出了極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