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光——京畿神韻4
馳名中外的安國藥市
燕趙自古便為四戰之地,殘酷的戰爭造成巨大傷亡,而且戰後往往瘟疫流行,這就迫使醫藥學飛速發展。
燕趙醫藥學發展較早。河北槁城台西商代遺址中發現植物種子30餘粒,經鑒定均為藥用的桃仁和鬱李仁。
戰國時期,渤海人扁鵲的醫藥學成就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扁鵲在行醫實踐中,根據各地人們的實際需要,創立了小兒科、五官科、婦科。
扁鵲行醫到邯鄲,邯鄲風俗重視婦女,而且有許多名妓娼優,扁鵲便專門研究婦科疾病,使自己成為一名“帶下醫”,創立婦科。
到洛陽時,扁鵲針對周人愛老人,而老人多五官科疾病,便為“耳目痹醫”,創立五官科。
行醫至秦,扁鵲看到秦人偏愛小孩兒,便為“小兒醫”,創立小兒科。醫學分科專門化為醫學體係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在診斷方法上,扁鵲創立了切脈、望色、聞聲、問病四診法,成為中醫診斷的基本方法。
在治療上,扁鵲研究並熟練地掌握了當時已經得到普及與發展的砭石、針灸、按摩、湯液、熨貼、手術、吹耳、導引等方法。在具體治療時,往往采用多種方法兼用的綜合治療法。
扁鵲在虢國行醫時,遇虢太子得假死之症,他先後使用了針灸、熨貼、湯液等多種療法,使準備下葬的太子起死回生。
據史書記載,扁鵲著有《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等多部著作,對我國醫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至出了貢獻,代表當時全國醫學的最高水平。
北宋時期,安國藥材名聞天下。安國,地處華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帶,曆史悠久,人傑地靈。
安國藥市是由藥王廟香火會、藥王廟會演變而來的。凡參加藥市的人,總要去瞻仰、拜謁藥王廟。安國藥王廟坐落於安國南關,是我國最大的紀念曆代醫聖的古建築群。
安國藥王廟始建於東漢,祭拜東漢光武帝劉秀二十八大將之一的邳彤。邳彤輔佐劉秀打天下,忠心耿耿,能文善武,精通醫理,官至太常少府,是當時濟世愛民的清官,被稱為“藥王”,死後葬於安國南關。當地群眾為紀念他建了藥王廟。
北宋時藥王廟拓址新建,並集會瞻仰紀念。1270年,又加封為“明靈昭惠顯王”。隨著帝王對邳彤的不斷封賜,“藥王”影響越來越大。
藥王廟分三進院落,占地麵積3200平方米。由馬殿、藥王墓亭、正殿、後殿、名醫殿、碑房、鍾鼓樓等單體建築13座。
山門正中懸有清朝乾隆年間丞相劉壅書寫的“藥王廟”巨匾。中院墓墓亭內豎高3.8米,上刻“敕封明靈昭惠顯佑王之墓”透雕木碑。兩側的名醫殿內塑有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名醫像。
廟中碑碣林立,壁畫生輝。各殿內掛滿曆代名人和各地藥商幫會書寫的匾額。廟前的木質牌樓高8.4米,為三棟四楹廡殿頂,工藝精湛,為國內木製牌樓之珍品。
藥王廟擁有全國三個之最:一是全國最大的藥王廟建築群;二是藥王墓建於廟院在全國獨一無二;三是廟外廣場上立有兩根鐵鑄旗杆,高達24米,每根重約要15噸,盤龍翔鳳,懸鬥掛鈴,造型奇巧獨特,實屬罕見。
自從藥王廟設祀以來,善男信女,常來進香,香火甚盛。一般民眾有病也來求助藥王,業藥者乘機售藥,就有了藥王廟會。於是,這裏逐漸就形成了我國著名的中藥材集散地,有了“舉步可得天下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