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衢州(2 / 3)

26

衢州人口味真重,吃慣了衢州菜,不管吃杭州菜寧波菜,還是吃麗水菜,衢州人都會覺得嘴巴淡出鳥來。

27

以前隻知道辣椒是辣的,到了衢州,才知道蓽芭也是辣的。

很多人知道辣椒,卻不知道蓽芭。這蓽芭是胡椒花,也是一味中藥。

衢州人喜歡以蓽芭為調料,配以多味中藥配製成辣味劑。所以,衢州菜的辣,辣得別出心裁,辣得不會吃辣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辣得你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28

衢州人喜歡吃辣,所以衢州的辣妹子比較多,最典型的就是周迅。周迅古靈精怪,可惜一把沙嗓子,該不是她小時候吃了太多的辣,把嗓子辣倒了?

聰明伶俐、率性敢為的周迅是衢州人的驕傲,當然,最驕傲的是教過周迅的那些老師。凡是教過周迅的老師,都愛跟人家提提周迅,有時候,講到興頭上,會用半節課的時間講周迅在學校裏的軼事,再用剩下的半節課講正課。

29

衢州有個餐館,名字叫“媽的廚房”——我一看,以為跟外婆家一樣,打的是溫情牌,結果,衢州朋友告訴我,這餐館名的意思是“辣得想罵娘”。

30

一般來說,喜歡吃辣的人,性格都蠻直爽的,喜歡吃鹹的人,都是蠻本分的人。衢州的菜,不是辣就是鹹,所以衢州人是樸實本分的,也是很直爽的。

31

衢州人喜歡以中草藥配製食物調料,甚至用中草藥做成藥雞。

衢州人是這麼說的,衢州人之所以長壽,與食藥雞是分不開的。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南巡途中,聞到“藥雞”之香,頓時口水直流,抓來便嚼,轉眼間,“藥雞”像照了X光一樣,隻剩下幾根骨頭。乾隆皇帝食罷,大讚神奇啊神奇,遂欽定為宮廷秘膳。

我一直疑心這個傳說是賣雞的衢州人編的,因為傳說中的這個乾隆,一副丐幫頭子的做派,哪有半點皇帝的樣子啊。

不過,我對衢州最初的印象,的確來自衢州的一隻雞——讀初中時,“不老神雞”專賣店進入我們這裏。當時宣傳力度很大,說此雞用了28種中藥材,吃了能養顏益壽,那時大人們還排隊去買神雞。養不養顏、益不益壽是個噱頭,但此雞味道的確不錯。小時候就因為吃了這個好吃的衢州雞,捎帶著對衢州產生了好奇心。

32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衢州不用早起,就有蟲子吃。

到衢州出差,衢州的朋友動不動就請我吃蟲子——蠶蛹啊竹蟲啊什麼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的竹蟲,就是在衢州吃的,不過,這竹蟲的味道真不錯。衢州朋友說,這是高蛋白,大補之物。

敢情,我這些衢州朋友都給蟲子補得白白胖胖的。

33

衢州人喜歡吃豆腐。豆腐在衢州可以變出很多花樣,有泥鰍燉豆腐、神仙豆腐、白辣椒老豆腐、毛豆腐,還有菱角豆腐。衢州的豆腐沒有一點豆腥氣,好吃極了。用那個網絡紅人花千芳的話說,那是因為衢州的水太好了!豆腐才會如此鮮嫩!

就算不上這些豆腐菜,上菜時多半也會上一道豆腐渣,四十歲以上的女人不要覺得是在影射自己啊。

34

衢州這個地方多山少林少平原,山多野貨就多,什麼野菜、野兔、野豬、野生魚,除了野人,衢州好像啥野東西都有。

35

衢州人燒泥鰍從不開膛破肚的,他們有一道菜叫泥鰍燉黃瓜。這青脆脆的黃瓜也可以拿來燒泥鰍啊,虧衢州人想得出。

雖然這種燒法毫無章法,接近於亂燉,不過味道倒是出奇的讚。衢州人啥都講規矩,但在飲食上是不大講規矩的。

36

別以為衢州人隻會吃些野豁豁土唧唧下裏巴人的東西,他們有一道傳統的農家菜——清炒梔子花,倒是相當的陽春白雪。

他們還用黃梔子花根燉雞。有一次到衢州出差,牙疼得要命,衢州的朋友請我吃黃梔子花根燉雞,說這是衢州傳統的藥膳,清熱瀉火。還特別告訴我,這雞用的是當年剛打鳴的小公雞。

罪過罪過,為了我的牙疼,誤了童子雞卿卿一條性命。

37

奇了怪了,別地方的苦瓜是綠色的,這裏的苦瓜有白色的,別地方的辣椒有紅有綠,這地方的辣椒竟然還有白的。這是啥樣的水土呀。

38

衢州有個小吃叫螺螄燒餅,還有一個叫煎古尼,煎古尼這名字聽著好怪啊,我第一次聽,還以為是尼古丁。

螺螄燒餅,我想當然地以為燒餅裏有螺螄,但是一吃,才發現螺螄燒餅裏有肉末、雪菜、蔥花、雞蛋,就是沒有螺螄。之所以叫螺螄燒餅,是因為燒餅在最後封口的時候打入雞蛋,並把封口旋成螺紋狀,故稱為螺螄燒餅。

39

說了螺螄燒餅,還真得說說衢州的螺螄。衢州的水質那麼好,水好的地方,出的螺螄就好,山清水秀的開化出產的青螄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衢州的螺螄味道那叫一個讚。衢州人一到清明,就開始在朋友圈裏奔走相告:“衢州人民請注意,吃螺螄的時候到啦!”衢州的每個餐館都有螺螄,衢州的吃貨們經常交流,哪裏的螺螄最好吃。衢州人覺得,春天要猛吃螺螄,才算是不負春光不負卿。

衢州朋友自豪地說,我們衢州的螺螄是三好螺螄:有好的成長環境,有好的食材,有好的燒法。衢州人有各種炒螺螄法——雞湯螺螄、上湯螺螄、韭菜炒螺肉,還有其鮮無比的榨菜螺螄肉燉蛋、薺菜螺肉羹。他們燒螺螄時喜歡放紫蘇,去腥,中和螺螄的寒性,燒出的湯還特別鮮美。

反正到了衢州,衢州朋友除了請你吃“三頭一掌”外,肯定還會請你吃螺螄。

40

去過爛柯山的人都說,爛柯山不咋的,不過山下有個石室魚莊,絕對是個吃魚的好去處。最近魚莊搬進金庸武俠小說中提到的石室古街了。

石室魚莊除了尋常的魚外,還有什麼汪刺魚、太陽魚、老虎魚,味道那叫一個讚啊。吃了一次,能讓你惦記一陣子。

41

小時候背過一副浙江地名聯:仙居天台雲和月,龍遊麗水玉環山。

龍遊是衢州的一個縣,我喜歡龍遊,是因為這裏的糕,什麼紅糖糕、青糕、白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紅棗糕、大栗糕,還有冬筍肉絲鹹味焙糕,青的白的紅的,甜的鹹的啥都有。這發糕還很討口彩,當地人謂之“福高”。

42

衢州人性格挺倔的,有時候還喜歡認個死理,有點擰巴,所以衢州人有時被叫成“衢州擰”。

衢州人的倔是這樣的,對得上路的就是好朋友,啥事都好說,對不上路的,他愛答不理的,你怎麼示好都沒用。

43

衢州人忠厚純樸,不過算不得心靈手巧。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嘉慶縣誌》說的:衢州“人質儉,不習工巧匠作器皿”。

隔壁金華的東陽,是百工之鄉,再隔壁的麗水,出青瓷出寶劍出石雕,出能工巧匠。可衢州,好像沒有什麼非常出名的工藝品。

不過,衢州有個根宮佛國,有很多木雕精品,還是值得圈點的。

44

除了“三頭一掌”,衢州還有“三毛一戴”,他們是毛人鳳、毛森、毛萬裏和戴笠,在20世紀40年代,這些個衢州人,可是響當當的軍統頭子啊。民國“浙江四絕”中,除了奉化總統(蔣介石、蔣經國)、湖州中統(陳立夫、陳果夫)、青田將軍(陳誠),還有一絕就是江山軍統(“三毛一戴”)。江山曆史上出過64位軍統少將。

江山特務多,跟這裏的方言也是有一定關係的。江山話傳播範圍小,又難懂,簡直就是天然的密電碼。抗戰期間,軍統頭子戴笠要清除某個漢奸,就請這個漢奸吃飯,當著這個漢奸的麵,對同桌的軍統同鄉用江山話下命令,說飯後把這個人幹掉。可憐這個人死到臨頭還渾然不知。

45

衢州出大特務,也出過很多女特務,被稱為“軍統之花”。其中就有戴笠培養的,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密電的薑毅英,她可是國民黨的首位女將軍!

我小時候看電影,對土裏土氣、大頭大臉的女八路一點不羨慕,但是對這些頭戴船沿帽、風姿綽約的女特務很是神往,她們是那麼洋氣,那麼漂亮,我那時很希望自己長大後也能成為女特務。

老師批評我的思想意識不正確,說長大後應該成為女八路,而不應該成為什麼女特務。

哎,這能怪我嗎,要怪隻能怪這些軍統女特務太迷人了。

46

江山出了這麼多特務頭子,但江山的廣告詞不是“特務故裏”,而是“毛澤東祖籍地”。江山人,挺講政治的。

江山路邊的廣告牌是幾個大字——“江山如此多嬌”,出自毛澤東的一句詩——當然他讚的是祖國的大好江山。不過用到這裏,簡直天衣無縫。

47

衢州的山真多,一眼望去,除了山還是山,難怪這裏的水質這麼好,空氣也很好。衢州好幾個縣的縣名,起的名都跟山有關,什麼江山常山。最牛氣的是江山這個名字,看江山、打江山、指點江山,都跟它有關。

一個江山的朋友,與女友結婚後,離開江山到女方家鄉工作。他說,我這是不愛江山愛美人!聽聽,還帶點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的腔調呢。

48

衢州人跟三字有緣。衢州有“三頭一掌”,有“三毛一戴”,除了這“三頭”與“三毛”外,衢州還有“三怪”,衢州人似乎跟“三”較上了勁。

“衢州三怪”出自蒲鬆齡的《聊齋誌異》,這“三怪”都在衢州老城區,第一怪為縣學池塘(在今縣學街)的白布怪,據說這白布怪是觀音娘娘的腰帶變的。第二怪為鍾樓(在今鍾樓底街)上的獨角怪,是魁星的朱砂筆變的。第三怪為蛟池街(今蛟池塘街)的鴨怪,是王母娘娘瑤池裏的老鴨精下凡。

敢情,這“三怪”都是領導身邊的人和物。看來領導幹部管好身邊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49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途經衢州,專列停在某個小站,特地問當地的領導,是否知道“衢州三怪”,當地的領導隻知道畝產,哪知道這些“封資修”的玩意兒,故而麵麵相覷。

偉大領袖遂發布最高指示:“在一個地方工作,就要了解一個地方的傳統習俗和風土人情,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嘛。”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