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以前看神怪小說,都說天堂上有南天門,是仙人下凡的出入處。普陀山也有一個南天門,不過在這裏我沒遇到神仙。
51
舟山人喜歡說一些菩薩顯靈的故事,比如我有位舟山朋友,她母親就是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跟我說,她跟善男信女參加觀音開光儀式時,忽然間眼前金光四射,菩薩顯靈了。
我多嘴問了一句,阿姨,會不會是你跪久了,眼冒金星,你錯把眼冒金星當成佛光四射呢。
朋友母親說,善哉善哉,你不好這麼講的,那的確是我們普陀山的菩薩顯靈了。我們普陀山的菩薩就是比別地方的菩薩靈光,它會經常顯靈的。你下次碰到什麼難事,隻管到普陀來求我們這裏的菩薩,有求必應的。
52
舟山當地一個漁民借了另一個漁民二十萬元,借出去的錢遲遲拿不回來,官司打到當地法院,由於證據不全,被告不承認有借款一事。
法官對被告說,好,你說你沒借過錢,那你對著觀音像再說一遍。
被告猶豫了一下,終於承認借錢的事實。
舉頭三尺有神明,信然。
53
一到普陀,那些節儉小氣的人都變大方了。那些個平時裏連一角兩角都要省著用的香客,在功德箱前掏起香火錢來是多麼爽快啊。
54
張藝謀在全國不少地方都搞了“印象”,他的印象也沒放過普陀,普陀山有山水實景劇《印象普陀》,詮釋的就是觀音文化,有羅大佑演唱的《心經》,還有齊豫的《問佛》。
其實看不看這個印象,都無所謂,因為來這裏的人對普陀的印象很深,誰不知道,這裏到處都是寺廟,隨處都是香客。
55
沈家門太小了,小得簡直跟個鄉鎮似的,不過,別小看它,它與秘魯的卡亞俄港、挪威的卑爾根港並稱為世界三大漁港。
雖然靠海,沈家門這地方,卻沒有別的海邊那麼大的風,因為沈家門漁港北依山陵,能擋北風侵襲;南有好幾座山為屏障,能阻台風長驅直入,是天然避風良港。不像別地方的海島,大風一來,能把你吹得七倒八歪。
56
海鮮隻要冠上“舟山”兩個字,比如舟山黃魚舟山帶魚之類,就能賣個好價錢。舟山海鮮是那種透骨的鮮,連習大大考察舟山時都說,這裏“海鮮的味道鮮、甜”。
舟山人的口福真好啊,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近海漁場,魚兒在舟山吃得好,因為有揚子、錢塘兩江送來餌料,還因為冷暖洋流在此交彙,魚兒生活在這裏舒服得很,而舟山的一千多個海島,是魚兒的好居所。
舟山的海鮮品種實在豐富,僅魚類就達465種,難怪被稱為海鮮之都。據說全國兩條商品魚中,就有一條是從沈家門遊過來,再遊到全國人民的餐桌上的。
57
舟山朋友驕傲地跟我說:中國的海鮮在舟山,舟山的海鮮在沈家門。
每次到舟山,他們就拉我到沈家門吃海鮮。吃貨們對沈家門的海鮮排檔一條街感情都很深,夜幕還沒降臨,各路食客就湧進來了,在這裏能聽到各種各樣的口音。
坐在靠窗可以看到海的地方,吃著透骨新鮮的海鮮,我總有個錯覺:這裏的海鮮,會不會是舟山人從窗外的大海裏直接撈上來現煮現燒的?
58
早幾年去沈家門,那時的海鮮排檔都是露天的,隻搭個簡易的頂棚,現在這裏的大排檔鳥槍換炮,都搬進光鮮的大房子裏去了。據說生意好的排檔,一年租金要五六十萬甚至七八十萬元呢。
59
舟山的定海古城是很有滄桑感的一座古城,中國的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而它就是鴉片戰爭的主戰場遺址,也是千年古城要塞。鴉片戰爭中,中國人在這裏跟英國人幹過仗,死了好幾個總兵,這讓古城顯示出獨有的凝重、深邃和滄桑的味道。
有了這段衛邊戍國的光榮曆史,舟山這個海島城市顯示出驍勇能戰、血性陽剛的一麵。
60
舟山的男人普遍豪爽,舟山女人更是豪爽得不得了,酒場上,有時你還沒敬她,她倒先主動來敬你了,你跟她討價還價喝一口還是喝半杯時,她已經來了個“感情深,一口悶”。
舟山女人中,最豪爽的是沈家門女人,一幫朋友在大排檔吃飯到七八點,忽然席間有人提到某個女人,打電話讓她過來聚聚,她會馬上飛奔而來,絲毫不介意你這飯局是進行到一半還是已經接近尾聲,相比之下,定海的女人就要矜持得多,如果不是事先邀請,吃飯吃到一半,你邀請她來,她通常會找個理由推托不來的。
61
如果沒有時間去巴厘島、巴爾代夫,那就去嵊泗吧,這裏的海水真藍呀,藍得像寶石一樣,這裏的海鮮真鮮呀,鮮得好像是從海裏直接蹦到舌尖上似的,什麼虎頭魚、熱騰魚、白果仔魚……一個比一個鮮。
嵊泗不愧是“海上仙山”,再不浪漫的人,到了這裏,都會生發出浪漫的情愫來,再怎麼對吃不講究的人,到這裏都會勾起食欲的。
62
早些年,舟山的魚多得不像話。明代地理學家王士性說:這裏每年有三次潮流,每次潮流都是旺魚期,那些魚排成魚陣,排山倒海地過來。
可惜啊可惜,由於機械化捕魚與過度捕撈,這裏近海的魚類數量已經銳減,漁民如果不把捕魚船開出老遠,就捕不到什麼像樣的魚了。
63
早幾十年,舟山的黃魚可多了,這些野生的大小黃魚既多又便宜,那時大黃魚頭的最低價每斤3分,比米價還要低呢。黃魚太多了,吃不了,堆成山,政府還號召大家買“愛國魚”。
現在,舟山野生黃魚價格可貴了,吃一條野生黃魚,就把一輛豪車的輪胎吃沒了。
64
有個黃梅戲叫《天仙配》,舟山則有海仙配,舟山人口中說的海仙配,不是人妖之戀,而是當地產的一種楊梅酒,酒名就叫“海仙配”。舟山人吃海鮮,喜歡喝這種楊梅燒酒,這種海仙配喝了後勁很足的,屬於當時不醉事後很醉的那種酒。
不過,吃著那麼好吃的海鮮,醉了也就醉了吧,人生難得幾回醉嘛。
65
有了一橋飛架南北的跨海大橋,舟山人再也不用靠輪渡來往於海島和大陸之間。一到節假日,周邊城市的人都湧到舟山各大景點,普陀山上簡直成了大集市,看景有時成了數人頭。
66
由於捕撈過量,舟山群島一帶的東海帶魚,原本二三歲時才能懷上寶寶,如今為了自我救贖,不斷子絕孫,1歲的幼齒帶魚就當媽了。
敢情,舟山的帶魚都被迫早熟了。
67
舟山有一種紅膏嗆蟹梭子蟹,膏色紅亮、肉質糯綿上口,它是活蟹做成的,用於生食。舟山人從來不吃死蟹的,當舟山人評價某個人某件事“死蟹一隻”時,意味著這個人沒什麼指望了。
68
舟山人過端午除了吃粽子,還吃鬆軟、香甜的烏饅頭,吃烏饅頭據說跟浙東百姓抗擊元兵入侵有關。
別地方,一到端午,鼓點聲起,龍舟如飛,奇怪的是,舟山人自古過著舟楫競渡的生活,卻從未在端午時賽一賽龍舟。
69
上了年紀的舟山人,基本都信佛,他們中有不少人長年茹素,這裏的小青年手腕上掛串佛珠的也很多,不過他們都食人間煙火。
70
讀了毛澤東的詩,知道了土豆燒牛肉,沒想到,舟山竟然有土豆燒黃魚,更沒想到的是,這土豆燒黃魚的味道比土豆燒牛肉的味道好多了。
71
舟山人抓住大胡子導演張紀中開拍《射雕英雄傳》之機,建起了桃花寨,遍植桃花林,把全國各地的武俠迷都忽悠到島上來,桃花島人還煞有介事地授予金庸“榮譽島主”的榮譽稱號,他們還搞了個桃花島俠侶愛情文化節,把情種們都忽悠到這裏來。
其實,舟山的這個桃花島以前是沒有什麼桃花的,秦代那個神神道道的安期生抗旨南逃,在這裏修道煉丹,過著隱居生活,據說某日醉後的他將墨灑於山石,山石出現桃花般的紋路,這裏的石頭便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也稱為“桃花島”了,跟黃藥師他們實在沒有半毛錢關係。
72
實在太喜歡這裏的百步沙千步沙了,這裏的沙子踩上去又細又軟,太舒服了。舟山的沙子可踩可玩,別地方玩沙子也就拿勺子在沙上挖個坑,舟山人玩沙子還能玩出個國際沙雕藝術節來。舟山人挺有藝術細菌的,不,挺有藝術細胞的。
73
問舟山朋友,你們舟山出過哪些作家?舟山人說,三毛呀。
雖然三毛從未在舟山生活過,但舟山人都把這位祖籍舟山的台灣女作家當成鄉賢。
那些讀過三毛的《雨季不再來》《夢裏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駱駝》的女文青,到了舟山總喜歡去三毛陳列館看看,這是三毛爺爺當年在上海經商,賺錢之後回家鄉建造的房子。這裏有三毛的數百件遺物,有她的著作、她的手稿、她的畫作,她遊走於撒哈拉時的旅行袋和旅遊鞋,她喜歡的手鐲、彩石、鼓鈴、陶罐等,還有丈夫荷西送她的結婚禮物、被三毛視為“就是死了,也不給人”的非洲駱駝頭骨。
74
舟山靠捕魚為生的漁民其實已經不太多了,不過,畢竟是漁民的後代,舟山人為人還是很豪爽的,表現在酒桌上,就是那種痛快淋漓的豪飲,不但自己痛飲,他們還要想方設法讓客人痛飲,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勸酒詞,似乎隻有賓主一醉方休才算盡興。
75
舟山的學生到外地讀完大學後,一般不太回到舟山去,這裏的大學生“出去一火車,回來一卡車”。他們更願意留在杭州、上海、寧波工作,雖然舟山空氣好海鮮好,但他們覺得做個逍遙的島民,不如做大城市的市民,人生機會更多。
76
舟山人好像不願太拚命,他們覺得犧牲天倫之樂和生活質量去奮勇爭先有點犯不著。在舟山,最苦的工作一般是外地民工幹去了,當老板的好多是溫州人和台州人,舟山本地人嘛,幹一份體麵的工作,拿一份過得去的薪水,吹吹海風,吃吃海鮮,看看美景,日子就過得交關愜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