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地方官時,蘇頌盡其所能,為民造福。如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公事時,他“建請浚自盟、白溝、圭、刀四河,以疏畿內積水”,興修水利,保田防災。
蘇頌關心民瘼,體恤百姓,深為皇帝所知。1076年正月,蘇杭地區再次鬧災。在選任地方長官時,神宗稱“蘇頌仁厚,必能拊安吳人。”
蘇頌後來回到朝廷任館閣校勘,開始了他校正和整理古籍的生涯。不久遷大理寺丞,1054年同知太常禮院, 1057年改任集賢校理、校正醫書官等職。
這段時間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編校古籍,曆時長達9載。蘇頌由於廣泛接觸有關文獻資料,為他成為一個淵博的學者創造了條件。
蘇頌在朝中任職的另一件事是參與改革。元豐年間改革官製,是神宗與王安石的改革措施之一。蘇頌被召回吏部詳定官製,積極參加了官製改革,在革除宋代官、職和差遣的弊病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而蘇頌作為曆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麵,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麵的突出貢獻。如蘇頌所研製的水運儀象台,是一座高12米,寬7米,像三層樓房一樣的巨型天文儀器。儀象指以儀器觀測天象。
水運儀象台的上層是觀測天體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象的渾象,下層是使渾儀、渾象隨天體運動而報時的機械裝置。它兼有觀測天體運行,演示天象變化,以及隨天象推移而有木人自動敲鍾、擊鼓、搖鈴,準確報時的三種功用。它不僅在國內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而且在三個方麵為人類作出了貢獻,使許多中外專家為之歎服。
蘇頌受詔校定與編撰醫書時,與掌禹錫、林億等一起編寫了《嘉祐補注神農本草》,簡稱《嘉祐本草》。為了改變本草書中混亂和錯訛狀況,他建議:
諸路州縣應將產藥去處,並令識別人仔細辨認根、莖、苗、葉、花、實,形色、大小,並蟲、魚、鳥、獸、玉石等堪入藥用者,逐件畫圖,並一一著說開花、結果、收采時月及所用功效。
其番夷所采藥,即令詢問榷場、市舶、商客,亦依此供析,並取逐味各一二兩或一二枚,封角,因入京人差齎送當所投納,以昭憑證。畫成本草圖,並別撰圖經,所冀與今本草並行,使後人用藥知所依據。
朝廷采納了蘇頌的建議,並委任他編撰《圖經本草》。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在1061年,蘇頌編撰完成了《圖經本草》21卷。
《圖經本草》在藥物學上有重大價值。唐《新修本草》的藥圖和《天寶單方藥圖》都已散佚殆盡,韓保升《蜀本草》的藥圖也已不存。
《圖經本草》在這種情況下誕生,其意義更加重大。它不僅對藥性配方提供了依據,而且對曆代本草的糾謬訂訛作出了新貢獻,特別是使過去無法辨認的藥物可以確認無誤。
《圖經本草》在生物學上也有較大貢獻。如它對動植物形態進行了準確生動的描述;《圖經本草》在礦物學與冶金技術方麵也有一定貢獻。
如它記載了丹砂、空青、曾青等105種礦物藥。不僅說明了丹砂這種礦物藥的產地和特點,而且簡要介紹了丹砂礦的開采過程。
蘇頌還著有《新儀象法要》,其中繪製了有關天文儀器和機械傳動的全圖、分圖、零件圖50多幅,繪製機械零件150多種,其中多為透視圖和示意圖,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
蘇頌在《新儀象法要》中還繪有多種星圖,如“渾象紫微垣星圖”、“渾象東北方中外官星圖”、“渾象西南方中外官星圖”、“渾象北極星圖”、“渾象南極星圖”、“四時昏曉加臨中星圖”、“春分昏中星圖”、“春分曉中星圖”、“夏至昏中星圖”、“夏至曉中星圖”、“秋分昏中星圖”、“秋分曉中星圖”、“冬至昏中星圖”、“冬至曉中星圖”等,計14幅。
蘇頌星圖是曆史上流傳下來的全天星圖中最早的星圖。就所列星的數目而言,蘇頌星圖的貢獻也是值得稱道的。
蘇頌和韓公廉在完成水運儀象台之後,又研製了一台單獨的水力推動的渾天象。人鑽入天球內觀看,在天球上鑿孔為星,十分逼真。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架有明確記載的假天儀,它的創造性也是前無古人的。
[旁注]
陰陽 源自古代我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連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
五行 我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
神農 即炎帝,又稱神農氏,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嚐百草,有“神農嚐百草”的傳說。
[閱讀鏈接]
蘇頌主持創製的水運儀象台,是11世紀末我國傑出的天文儀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
國際上對水運儀象台的設計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水運儀象台為了觀測上的方便,設計了活動的屋頂,這是今天天文台活動圓頂的祖先;渾象一晝夜自轉一圈,不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變化,也是現代天文台的跟蹤器械 — 轉儀鍾的祖先;水運儀象台中首創的擒縱器機構是後世鍾表的關鍵部件,因此它又是鍾表的祖先。
從水運儀象台可以反映出我國古代力學知識的應用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朱熹集理學思想之大成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穀老人等。後世稱之為朱文公。
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1130年,朱熹出生於南劍州尤溪,相傳其父朱鬆曾求人算命。卜者說:“富也隻如此,貴也隻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
南劍州是道學最初在南方的傳播中心,朱熹十分熱衷道學,與當地道學家交往甚密。這種環境對朱熹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
朱熹受教於父,聰明過人。4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
朱熹則問:“天的上方有什麼?”其父大驚。
朱熹勤於思考,學習長進,8歲便能讀懂《孝經》,在書題字自勉曰:“不若是,非人也。”
1147年,18歲的朱熹參加鄉貢,被錄取的。1148年,朱熹考中進士,3年被派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從此開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見了著名的“南劍三先生”道學家程頤的再傳弟子李侗。
1160年,30歲的朱熹決心向李侗求學,為表誠意,他步行幾百裏從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賞這個學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從此,朱熹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