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師承李侗的教誨,後又開創閩學,集理學之大成,與“南劍三先生”並稱為“延平四賢”。
朱熹認為在超現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即“天理”。隻有去發現和遵循天理。而破壞和諧的是“人欲”。因此,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這也是朱熹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的核心。
朱熹任同安主簿前後5年,經常往來於泉屬各地訪友求賢,尋幽覽勝。同安至泉州相距百餘裏,安海地處泉同之間,為必經之地,因此,朱熹往返兩地,常在安海歇息過夜。每次路過安海,則訪問朱鬆遺跡遺事,招集鎮中耆儒名士講論經學,對安海文風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任滿後,朱熹請求辭官,潛心理學研究,四處講學,宣揚他的“太極”即“天理”和“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思想體係,成為程朱學派的創始人。
1161年,高宗退位,孝宗繼立,在廣大軍民要求的壓力下,起用了抗戰派張浚,平反了嶽飛的冤案,貶退了秦檜黨人,朱熹這時上奏孝宗,提了三項建議:一是講求格物致知之學;二是罷黜和議;三是任用賢能。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
1176年,朱熹與當時著名學者陸九淵相會於江西上饒鵝湖寺,交流思想。但陸屬主觀唯心論,他認為人們心中先天存在著善良,主張“發明本心”,即要求人們自己在心中去發現美好事物,達到自我完善。這與朱熹的客觀唯心說的主張不同。
因此,兩人辯論爭持,以至互相嘲諷,不歡而散。這就是我國思想史上有名的“鵝湖會”。從此卻也產生了我國“理學”與“心學”兩大派別。
1178年,經宰相史浩推薦,朱熹出任南康知軍。後任江南西路茶鹽常平提舉,來到撫州常平司官邸。在任期間,他募集錢糧賑濟災民,百姓得以安生。擬調直秘閣,他以捐賑者未得獎賞不就職。宰相王淮以浙東大荒,改薦朱熹為浙東常平提舉。待捐賑者得到獎勵,他才赴紹興就職。後官至秘閣修撰、煥章閣待製兼侍講。
盡管朱熹重新入仕,卻未忘自己的學者身份。他在廬山唐代李渤隱居舊址,建立“白鹿洞書院”進行講學,並製定一整套學規。
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序”;“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政權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
“白鹿洞書院”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其“學規”則成為各書院的楷模,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此後,朱熹應在祥芝芝山講學的著名學者邱葵的邀請,到芝山遊覽,與邱葵互相唱和,並留下題詠芝山的詩文,其詩道:
床頭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
宿客不懷過鳥語,獨聞山雨對花時。
後人將此詩刻石立碑於芝山上。
1181年,朱熹解職回鄉,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廣召門徒,傳播理學。為了幫助人們學習儒家經典,他又於儒家經典中精心節選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並刻印發行。
1193年朱熹任職於湖南,不顧政務纏身,又主持修複了四大書院之一的另一著名書院嶽麓書院。使之與白鹿洞書院一樣,成為朱熹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的場所。書院在南宋盛行,幾乎取代官學,這種盛況是與朱熹的提倡直接有關的。
1196年,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鍾來到新城福山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福山》一詩。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
在南城,朱熹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一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出由衷讚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並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著名詩句。
朱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在南豐曾鞏讀書岩石壁上刻有朱熹手書“書岩”二字,在岩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書“墨池”二字。
朱熹還先後到過樂安、金溪、東鄉等地。在樂安流坑為村口“狀元樓”題寫了匾額。應陸氏兄弟之邀,到金溪崇正書院講學,並書“一家兄弟學,千古聖賢心”相贈。
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朱熹死後,朝廷把他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作注的書作為當時學校的教材。
[旁注]
《孝經》 我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
禪宗 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禪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別傳。禪宗所謂的禪並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修行方法,而是指正悟到本性的一種狀態。
程頤 字正叔,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與其兄不但學術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稱“二程”。
主簿 古代官名。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隋、唐以前,因為長官的親吏,權勢頗重。魏、晉以下統兵開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參機要,總領府事。隋、唐以後,主簿是部分官署與地方政府的事務官。
格物致知 我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四大書院 指湖南善化嶽麓山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
太極 我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初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與八卦有著非常密切的聯係。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閱讀鏈接]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我國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我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官方哲學,標誌著古代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
元朝恢複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試士子,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