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的萌芽期在春分前後,停止生長期在霜降前後,一年生長期7個月。雖然它開花多,結實率高,但天性嬌弱,抗逆性較差,因此有“好喝不好栽”之說。
用鐵觀音製成的烏龍茶品質特優,滋味醇厚甘鮮,香氣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黃,葉底肥厚軟亮,常以天然的蘭花香和特殊的“觀音韻”區別於其他烏龍茶;而用其製成的紅、綠茶則品質中等。
這種茶為何稱作鐵觀音呢?關於它的由來,有兩個傳說:
傳說1725年前後,西坪堯陽鬆林頭有一老茶農魏蔭,他勤於種茶,又信奉觀音,每日晨昏必在觀音像前敬獻清茶一杯,數十年如一日從未中斷。
一夜,熟睡中的魏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走到一溪澗邊時,在石縫中發現一棵茶樹,枝壯葉茂,芬芳誘人。魏蔭覺得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傳來一陣狗吠聲,把一場好夢驚醒。
第二日清晨,魏蔭循著夢中的路線尋覓,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果然有一棵如夢中所見的茶樹,這茶樹葉形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
他喜出望外,於是將茶樹移植進家中的一口破鐵鼎中,悉心培育,經過數年終於壓枝繁殖,棵棵茁壯,葉葉油綠。等到成熟後采摘下來,精心炮製,果然茶質特異,香韻非凡,視之為家珍,密藏在罐中。
此後,每逢貴客嘉賓臨門,魏蔭就取出來衝泡品評,凡飲過此茶的人,都讚不絕口。
一天,有一位私塾先生飲過茶後,便驚奇地問:“此屬何種好茶?”
魏蔭便把夢中所遇和移植經過,告訴了這位私塾先生,並說因為此茶發現於崖石之中,崖石又威武像羅漢,並且又移植在鐵鼎中,想稱它為“鐵羅漢”。
私塾先生搖了搖頭道:“有的羅漢猙獰可怖,好茶怎麼能夠用這樣的俗稱。這茶是觀音托夢所獲,還是稱‘鐵觀音’為好!”
魏蔭聽後,連連稱妙,從此就將此茶命名為鐵觀音。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清朝時,安溪西坪堯陽南岩有一讀書人叫王士讓,他曾在安溪西坪的南山山腳下建了一個書房,取名為“南軒”。
王士讓經常與朋友一起在南軒吟詩作文,獨自一人時,就喜歡在夕陽西墜時在南軒之旁漫步。
一天,偶然間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棵茶樹與眾不同,於是移植到南軒的苗圃裏,朝夕料理,精心培育。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棵茶樹年年繁殖,枝葉越長越茂盛。這茶樹圓葉紅心,采製成品後,則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
1732年,王士讓中副貢,後來他出任湖廣黃州府蘄州通判,1741年奉召進京,晉謁禮部侍郎方苞時,便以此茶饋贈。
方苞品後覺得茶質非凡,茶味醇香,於是轉獻內廷。
乾隆帝飲後龍顏大悅,召見王士讓詢問堯陽茶史,因為這種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便賜名為“鐵觀音”。
其實,早在宋元時期,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產茶。據《清水岩誌》記載:
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
鬼空口有宋植二、3棵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
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暢銷海外。
安溪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 滿心喜樂嶺雲濤 ”。
鐵觀音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1896年,安溪人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將鐵觀音傳至台灣木柵區。並先後傳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遊等縣和廣東等省。
[旁注]
觀音韻 指對鐵觀音茶品、觀、回味其特有的香味,從幹茶顏色看,呈墨綠;用手掂幹茶,會覺得比較有手感,有分量感,那是因為裏麵的茶葉元素多的原因;湯色呈黃色而不是綠色;從滋味來說,好的濃香就是上麵所說的有鐵觀音味。而且這種茶比較耐泡。
方苞 字靈皋,亦字鳳九,晚年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桐樅“桂林方氏”十六世祖,與明初大思想家方孝孺同屬“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