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蘊——藝苑風采1(2 / 3)

鄭佑堅決地說:“我是超脫凡俗的人,學琴隻是為了自身消閑娛樂,不敢以琴謀利呀!”說完緊閉雙目。

大家聽他這樣說,隻好回去勸馬湘蘭死了這條心。幾天後,鄭佑也離開了金陵城。

鄭佑在外地遨遊了30多年,他的兒子很有孝心,想到父親年紀這樣大了還孤身一人在外麵漂泊,實在不忍心,就變賣家產,帶著錢到處去尋找。經過很多周折,終於找到,強把他迎回家。

鄭佑在外地數年,隻帶加一把瑤琴和一箱琴書。回家後,他每天清早起床,在庭院裏彈一會兒琴,其餘時間就在屋裏靜坐,不出門也不會客,有親戚來向他問好,他也隻點點頭。

後來大家發現他對相命擇時很精通,想來向他請教,他卻閉著眼睛不說話。這時,他的子孫們因為生意失利,家境很窮困,親戚們勸鄭佑把這種相命擇時的知識傳授給子孫,讓子孫有一條生活的路,他也隻是搖頭。

鄭佑出於對家鄉南曲的熱愛,把後半生的精力,全用在編纂《南曲集成》上麵。他多年來不斷拜師學藝,博取眾長,彈奏指法越發精湛。

鄭佑自己會譜曲,又有隨後找來的馬湘蘭做他的得力助手,不斷為他演奏,讓他修改曲譜,終於用半生的精力將《南曲集成》編纂成。使諸如《梅花操》等許多古老的名曲得以流傳下來,他也因此被人們尊為“八閩琴師”。

傳說有一天清早,鄭佑起床後照樣在庭院中擺了一張桌子,點上三炷香,然後坐在桌前彈琴。可是一曲還未彈完,他突然收起瑤琴不彈,對他的兒子說:“我的壽命就到今天為止了,你去燒些熱水給我洗澡。”

他兒子知道他的脾氣,連忙照辦。

鄭佑洗完澡又換上了一套整潔的衣裳,然後把箱裏藏的那些抄錄整理的曲譜琴書一本本拿出來燒掉。到了中午,鄭佑果然斷氣了。

[旁注]

南音 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我國古代音樂保存比較豐富、完整的一個大樂種。它彙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後來又吸取了元曲、弋陽腔的特長,並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會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

羊城 廣州的別稱。根據五羊傳說而得名的,五羊的傳說是一則廣州的“史前拓殖故事”,通過“五羊銜穀,萃於楚庭”,反映出西周末年,由於諸侯崛起,中原百姓紛紛攜帶家畜、農作物向南遷徙的事實,表達了古代的廣州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巡撫 古代官名。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台。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巡撫若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銜,從二品,若加兵部侍郎銜,則為正二品。

忌日 原指父母及其他親屬逝世的日子。因禁忌飲酒、作樂等事,故稱。後凡祖先生日、死日及皇帝、皇後死亡之日統稱忌日。迷信的人了稱不吉利的日子。

金陵 南京的別稱。其來曆,一般認為因南京鍾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金陵”二字最早用於城名是在戰國時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敗越國,盡取越國奪取的吳國的地域,而在石頭山築城,稱為金陵邑。

瑤琴 據史載,琴本為伏羲氏所琢。有一次伏羲看到鳳凰來儀,飛墜在一棵梧桐樹上。於是他按天、地、人三才,截為三段;取中間一段送長流水中,浸72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幹,選良時吉日製成樂器。古人認為琴所奏出的音樂乃天上瑤池之樂,所以把琴稱作“瑤琴”。

[閱讀鏈接]

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南音尤其長於抒發鄉人思親、遊子懷鄉的真摯情懷,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如醉如癡的心田。

由於南音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鬱的鄉土氣息,具有曲調優美、易學易唱的特點,因而在閩南和海外擁有眾多的知音。

風格獨特的拍胸舞

“拍胸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廣泛流傳於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縣區以及漳州、廈門、金門、台灣等地區。

在泉州地方,大到各種重大文化活動、大型文藝踩街,小到集會慶典,裏巷鄉村民間的迎神賽會,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喜慶,無不隨處可見“拍胸舞”的身影。“拍胸舞”成為泉州、閩南地區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

拍胸舞曆史悠久、流傳廣泛,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身份的舞者,往往形成各自不同特色的舞蹈風格。如最初時行乞者所跳的“拍胸舞”,一般動作幅度較小、較拘謹和收縮,且往往在有意無意之中自然地融入表達示憐、乞討、祈求、盼望等典型的生活形體動作,形成“乞丐拍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