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底蘊——厚重曆史2(1 / 2)

三晉底蘊——厚重曆史2

求真務實的晉商文化

晉商的曆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先秦時期,晉南地區就已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明清時期晉商的規模及影響力達到鼎盛。

晉商經營的範圍十分廣泛,山西離北京很近,進關出關都很方便,茶、私、鹽、糧有著得天獨厚的交易便利,因此,這些物品成為晉商貿易的主要對象。

晉商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亞洲地區和歐洲地區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晉商首創了我國曆史上的票號。“票號”是當時商人通商的一種方式。票號即票莊、彙兌莊,是一種專門經營彙兌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辦理彙兌和存放款業務,是為適應貿易的發展而產生的。

以前用起鏢運送現銀的辦法,這種方式費時誤事,開支大,不安全。自清嘉慶、道光年間,民間有了信局,通行各地區,官吏及商人迫切要求以彙兌取代運現,票號由此應運而生。

山西第一家票號是晉商雷履泰創立的。雷履泰於道光初年,把日升昌顏料鋪改成票號,總號在平遙城西大街路南,分號在北京崇文門外草廠十條南口。

幾年後出現蔚字五聯號等,為平遙幫票號。1827年,祁縣合盛元茶莊改成票號,繼有大德通等,為祁縣幫票號。同年,太穀誌成信綢緞雜貨莊改成票號,又有協成乾等,為太穀幫票號。

票號辦理彙兌、存放款,解決了運送現銀的困難,加速了資金周轉,促進了商業繁榮。在票號貿易中,山西票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曾經一度壟斷我國票號彙兌業。

晉商身上凝聚著諸多的優點,他們通常有著強烈的進取心、敬業精神,謹慎、勤奮刻苦,而且十分講究誠信。

他們把經商作為大事業來看,他們通過經商來實現其創家立業、興宗耀祖的抱負,而這種觀念正是使其在商業上不斷進取的極其巨大的精神力量。

晉商的進取心還表現在強烈的開拓精神上,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有許多晉商就是靠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業。

著名的大盛魁商號,其創始人之一山西太穀人王相卿,幼年家貧,為生活所迫,曾為人傭工,在清軍費揚古部充夥夫,服雜役。

後來與山西祁縣人一起隨營貿易,在烏裏雅蘇台、科布多開“吉盛堂”商號,其後改名為“大盛魁”,幾經磨難,終於白手起家,到清雍正時大盛魁已經是一家具有相當規模的商號了。

晉商的敬業精神,表現在他們摒棄舊俗,褒商揚賈,以經商為榮。他們通常把最優秀的子弟投入商海,讓其接受磨煉。另外,晉人很多子弟棄儒經商、棄官經商。

勤奮刻苦也是晉商具有的良好品德之一。他們幾年,甚至幾十年勤勞置業,不怕苦,不怕累。史料記載:

塞上商賈,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勞瘁,耐風寒。

太穀縣商人是山西票號三大幫之一,他們經商“跋涉數千裏,率以為常”。乾隆《祁縣誌》卷9載,祁縣閻成蘭“行商朔平、歸化,辛苦備嚐”。

晉商經商通常還很謹慎。他們對大的業務抓得很緊,但他們不輕易冒風險,不打無準備之仗,而是要在充分調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才拍板成交,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放款是山西票號的一項重要業務,但又有風險,他們對放款對象一定要在詳細調查對方資產、用款目的、還款能力、財東情況等的基礎上,才決定是否放款。

有的票號對用款戶透支數額還作了明確規定:上上等戶不得超過30000兩,上等戶不得超過5000至10000兩,中等戶不得超過3000兩,下等戶則不與之交往。這一規定,就是出於謹慎行事的目的。

晉商就算再有錢、再驚天動地,他們也十分謙恭、簡樸,講究誠信待人,他們遵循儒家精神,用以德服人的方式去處理經商的關係、家族內外部的關係。

他們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將做人的道理應用於商業活動中,以誠實為本,堅持質量第一,維護自己的信譽,不弄虛作假,寧願賠錢也不做玷汙招牌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