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 我國古代的一種大學,始設於漢代。上古的大學,稱為成均、上庠。夏商周時,大學在夏為東序,在殷為右學,在周有東膠,而周朝又曾設五大學:東為東序,西為瞽宗,南為成均,北為上庠,中為辟雍。到了漢代,在京師設太學,為中央官學、最高學府。
科舉製度 是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由於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製從607年開始實行,到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1300多年。
商鞅變法 指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傷仲永》 這是關於一個名叫“仲永”的神童,5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做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識才能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閱讀鏈接]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餘風作出了貢獻。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
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雖然論禪說佛理,晦澀幹枯,但也不失大家風範,是我國詩歌史上的一顆明星。
千古文章讚醉翁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北宋吉州永豐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喜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在其父歐陽觀任綿州推官時出生於四川綿州,4歲喪父,隨叔父歐陽曄在湖北隨州長大,幼年家貧無資,母親鄭氏用蘆葦在沙地上寫字、畫畫,還教他識字。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
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
歐陽修10歲時,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6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1030年,歐陽修考中進士。次年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1034年,歐陽修被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範仲淹因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時,歐陽修為他辯護,也被貶為夷陵縣令。
這時,歐陽修親睹“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竟為邀遊”,於是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曆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以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的考察和總結,撰寫了《洛陽牡丹記》一書,包括《花品序》、《花釋名》、《風俗記》3篇。書中列舉牡丹品種24種,是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
1040年,歐陽修被召回京,複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三年後範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當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時,歐陽修也被貶為滁州太守。
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至滁州時所作。在美麗的山水之間,有一座醉翁亭。當時歐陽修常與朋友到亭中遊玩,“飲酒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事業上的不如意,歐陽修隻有用飲酒來排解心中的鬱悶,所以自號“醉翁”。
歐陽修在滁州時,除了開發幽穀泉,興建豐樂亭及醉翁亭以外,還進行了其他一些建設,如在豐樂亭景區建設了醒心亭,特請曾鞏作《醒心亭記》;在豐樂亭附近辟建練兵場,作訓練民兵之用,以保衛地方;又維修損毀嚴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堅固和壯觀。
歐陽修在滁州,對於政事實行的是“寬簡”政策。所謂寬簡,顧名思義就是寬容和簡化,辦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博取聲譽,隻要把事情辦好就行了。這是他一生為政的風格。
歐陽修在滁州計約兩年零4個月的時間。時間雖然不長,卻給滁州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給滁州留下了許多建設遺跡,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詩文,留下了與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詩文中,直接寫滁州的,除了著名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菱溪石記》以外,還有大量的詩篇及短文。僅描寫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勝景點的詩,不完全統計就有30多首,如《永陽大雪》、《題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題》等。
以後,歐陽修又知揚州、潁州、應天府。1054年,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1057年,又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
1060年,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後來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多次辭職,都未允準。
1070年,歐陽修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
“六一”指的是“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以上共有6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