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傳承——贛鄱風骨2(3 / 3)

1071年,歐陽修行兵部尚書、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特授太子少師致仕,居潁州。

1072年,歐陽修卒於潁州,諡文忠。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的領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說:“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並不亦步亦趨。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遊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章不拘一格,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並常能描摹細節,刻畫人物。其中,《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製度、社會風習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都很有價值。

歐陽修在詩歌創作方麵也卓有成就。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菱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韓愈想象奇特的詩風;其他一部分詩作沉鬱頓挫,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結為一體,風格接近杜甫;另一部分作品雄奇變幻,氣勢豪放,卻近於李白。

在內容上,他的詩有一部分反映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例如《答楊子靜祈雨長句》、《食糟民》等。不過,他寫這些詩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因吟君贈廣其說,為我持之告采詩”,為的是規勸統治階級修明政治,維護封建秩序。

而更多的是寫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麗,或平淡有味,多抒發詩人的生活感受。如《黃溪夜泊》中的“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中的“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等。

歐陽修不僅善於作詩,且時有新見,他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為宋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歐陽修還在宋初的詞壇上占了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創作了很多詞,內容大都與“花間”相近,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離情別緒、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並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

由於作者對事物體察入微,看似隨意寫出,卻是無限傳神,沒有爐火純青的工夫,是不能達到這種藝術境界的。

此外,歐陽修還打破了賦體的嚴格的格律形式,寫了一些文賦,他的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與蘇軾的《赤壁賦》相媲美,千載傳誦。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除文學外,經學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辟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10卷400多篇,簡稱《集古錄》,是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歐陽修的史學成就尤偉,除了參加修訂《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曆史經驗,意在引為鑒戒。

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旁注]

韓愈 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朝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推官 官名。唐朝始置,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采訪處置使下皆設一員,位次於判官、掌書記,掌推勾獄訟之事。宋朝時三司下各部每部設一員,主管各案公事。

範仲淹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將領,世稱“範文正公”。1043年與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

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

致仕 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源於周代,漢以後形成製度。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官員以何官稱致仕,致仕後的俸祿數目及是否朝見等待遇,與其原官品、功績及皇帝的恩寵程度有關。

杜甫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陵”、“杜少陵”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我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

金石學 我國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竭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偏重於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特別是其上的文字銘刻及拓片;廣義上還包括竹簡、甲骨、玉器、磚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閱讀鏈接]

歐陽修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成績。由於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於唐代的韓愈,“天下翕然師尊之”。

他薦拔和指導了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等散文家,對他們的散文創作發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蘇軾最出色地繼承和發展了他所開創的一代文風。

北宋以及南宋後很多文人學者都很稱讚他的散文的平易風格。他的文風,還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