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傳承——贛鄱風骨5(2 / 3)

北宋末年南豐道士王文卿,創立神霄派。王文聊自稱遇火師汪君得飛章謁帝之法,後又在金陵清真洞謁雷母得雷書。從而能以五雷法役使鬼神,祈雨禱晴,誅邪斬妖。

王文聊回鄉之後,以雷法傳新城人高子羽,高傳臨江徐次舉,徐傳金溪聶天錫,傳到臨川譚悟真時,神霄派名聲大振。

神霄派的雷法以內丹與符篆結合為特征,認為隻有煉就內丹,才能施法,故關鍵在己而不在人。神霄派對後代道教影響較大,南宗從陳楠起就兼行雷法,白玉蟾還有詩歌詳細地吟誦行雷法的過程。

從宋末元初開始,全真道逐漸傳入江西。全真道最早是從湖北武當山傳人江西武寧太平山的。據《太平山道譜》記載,1233年,武寧縣順義鄉人章哲自武當山學道歸來,辟荒結庵修煉於太平山,招收弟子,創立玄門廣惠派。廣惠派與南、北二宗並列為全真道。

稍後,南宗嫡係李道純的弟子趙道可來到江西婺源隱修。之後,又有李玨——陳致虛一係、桂心淵和金誌揚及其徒裔勞養素、郭處常、李西來、方方壺、方丘生等活動於江西南昌、九江、上饒、萍鄉、吉安一帶。

此外,全真道也傳到贛南。屬全真道的龍門派等,主要分布在寧都、石城、瑞金、贛州等地。贛南原有正一道、淨明道許多道觀,全真道士慕名前來修道,並逐漸占據其中許多道觀。

元代江西出了一位融合南北宗的高道陳致虛,是江西廬陵人。陳致虛先得全真派馬丹陽一係的丹訣,後自稱遇青城老仙,又受金丹火候之秘,主張陰陽雙修,繼承張伯端一係的南丹宗法,著有《金丹大要》,發揮全真派“道釋同闡,仙佛合證”的思想傳統。又把南宗五祖列入全直派的祀典,最終把南北宗統一起來了。

陳致虛在江南、荊湘、雲貴一帶傳道,弟子多達百餘人,是元代全真派在南方的代表人物。

明代江西又是高道輩出。元末朱元璋進攻陳友諒時,據說遇神仙道士周顛,聽其建議在鄱陽湖一戰大獲全勝,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因此在廬山立碑紀念,又親撰《周顛仙人傳》。

明代開國功臣劉伯溫,傳說善於方術,其師即為上高的術士曾義山,則明代的開國,江西道教功不可沒。

其時又有高道趙宜真,為安福人,從小習道,得淨明道法,清微雷法和全真道法,成了當時道教中兼擅各派道法的“通人”,因而受到明朝諸帝的禮遇。後定居於都紫陽觀,行醫治病,從事著述,有《原陽子法語》、《靈寶歸空訣》等收入《道藏》,深得時人推重。

其弟子劉淵然,少年時在當地祥符觀當道士。仁宗時賜號長春真人,給二品印誥,與正一真人共領天下道教事。世宗朝,貴溪上清官道士邵元節進京,為嘉靖帝求子,深受寵信,賞賜穿一品服,官拜禮部尚書,是江西道士在明朝中最為顯赫的一位了。

[旁注]

黃老 我國戰國時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之術始於戰國盛於西漢。黃老學派假托黃帝的名義,引進法家學說,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並兼采陰陽、儒、墨等諸家觀點,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這就是黃老思想。黃老思想的特點是“無為而治”。

天師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的衣缽弟子,被選為道教的首領。但後世也有道士稱天師,從元代忽必烈開始,官方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道教和民間的稱呼。

葛玄 三國吳道士。字孝先,又稱葛天師。《抱樸子·金丹篇》稱曾從左慈學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經,於閤皂山修道。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在部分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許遜 江西南昌人,道教著名人物,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晉時曾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在江南地區留下了斬蛟龍治水的傳說,受曆代朝廷嘉許和百姓愛戴,譽為“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又稱許天師、許真君。

陸修靜 字元德,三國吳丞相陸凱的後代。篤好文籍,窮究象緯。早年棄家修道,好方外遊,遍曆雲夢山、衡山、羅浮山、峨眉山等名山勝地。461年來廬山,“愛匡阜之勝”,構築精廬居處修道,是為太虛觀。自此,以太虛觀為大本營研經傳道授徒長達7年之久,為廬山道教勢力的發展和影響的擴大作出極大貢獻。

全真道 道教教派。始創於金代初年。創始人王喆,道號重陽子,自稱在甘河鎮遇仙,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出關去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

周顛 字信甫,周敦頤後裔。14歲的時候,得了發瘋的怪病,大家就都叫他周顛了。他又是和尚,還是道士,又被皇帝認定為“仙家”,他每次總是道破天機,千鈞一發的時候總是給朱元璋莫大的幫助,以至朱元璋臨死前還在念念不忘,親自給他撰寫傳記、詩歌,進行無以複加的讚揚。

[閱讀鏈接]

明末至清前期,江西又出了兩位內丹功法大師伍守陽和柳華陽,都是南昌人。伍守陽在明末放棄儒業,專習全真派龍門功法,參照禪學,隱跡深山,最後得道。

傳說伍守陽在100年之後出山,傳授給柳華陽。柳華陽少年時即好佛法,後在皖水雙蓮寺出家,故後人稱之為“禪師”。然一遇伍守陽,便盡得其傳,且有所發展。

伍守陽著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柳華陽著有《金仙正論》、《慧命經》,後人把此四書合刻,稱為《伍柳仙宗》。這一套功法敘述詳明,比較淺顯易懂,對後代影響很大。

根基博厚的佛教南派禪宗

江西是我國佛教文化的一大中心,佛家說,“求官去長安,求佛到江西”,便是生動的說明。

禪宗對我國文化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江西佛教的祖庭之多,名僧之眾,長期為我國之首。禪宗的中國化,最後在江西得以完成,這也是我國文化中不可小視的現象。

早在梁代釋慧皎所著《高僧傳》中,即有東漢靈帝主政之末,西域沙門安世高入贛弘法,並在豫章即南昌城東肇建東寺的記述,是為佛教在江西出現的最早。

此後,入贛的西域僧人和華僧增多,佛寺、佛塔也由沿贛江兩岸而擴展至全省各縣。

到東晉,釋慧遠駐錫廬山,倡導彌陀淨土,成立蓮社,實踐念佛修持,聲名遠播,使廬山成為當時與長安遙相呼應的南方佛教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