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沉澱——文化底蘊6(2 / 2)

白鷺洲不僅風景怡人,而且還是各種花鳥魚蟲的天地。每逢夏秋季節,五光十色的蜻蜓在水麵飛翔,時而點水,時而歇落在蓮花上。

白鷺洲湖中眾多的各式園林橋,是白鷺洲一大特色,它不僅走人行舟,而且起到了點綴、分割、組合景致的作用,與山水相映為美,為園林平添了很多佳趣。

白鷺橋是座秀雅的雙曲拱橋,橋拱如月,橋欄古樸,橋畔疊石植花,紅綠簇擁,四周名木環繞,使得橋道更加秀逸典雅。

浣亭橋是一座壯觀飄逸、形製獨特的石製橋,兩側為傳統的明代宮城梁橋形製,橋孔兩側雕飾有喜鵲鬧春、五福臨門等雀替,兩側遍雕各種祥雲圖。

兩邊敦實秀美的橋身,搭銜著中間寬大平直的梁體,平梁上聳立著16根石礎木柱,柱頂上架設兩層褐色木架,四周設置檻座圍欄,兩側鑲橋名匾額。

清代人李聲震的《鬥草》詩說道:

一帶裙腰繡早春,踏青時節水園頻。

鬥他遠誌還惆悵,唯有宜男最可人。

這首詩反映了每逢百花盛開的春秋季節,秦淮人常來白鷺洲踏青,采摘各種花草,回去玩鬥草遊戲的情趣。

[旁注]

太傅 我國古代職官。級別很高,處於統治階級的核心位置,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周代開始設置,秦代廢止。西漢時期曾兩度短暫複置該職位;東漢時期則長期設立。曆代沿置,多用為大官加銜。

書吏 清代各官署吏員總稱,在朝廷各機構者稱“部辦”。職責是秉承主官意旨,承辦公事。屬雇員性質,往往父子師徒相傳為業。書吏在清朝政治統治中是一群特殊群體,他們地位卑下卻壟斷文書處理和檔案收儲工作。

月台 古代建築上,正房、正殿突出連著前階的平台。月台是這類建築物的基礎,也是它的組成部分。由於此類平台寬敞而通透,一般前無遮攔,故是看月亮的好地方,也就成了賞月之台。

榭 建於水邊或者花畔,借以成景,平麵常為長方形,一般多開敞或設窗扇,以供人們遊憩、眺望。水榭要三麵臨水,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欄杆相圍繞,常於廊、台組合在一起。

雀替 我國古建築的特色構件之一。宋代稱“角替”,清代稱為“雀替”,又稱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於建築的橫材與豎柱相交處,作用是縮短梁枋的淨跨度從而增強梁枋的荷載力;減少梁與柱相接處的向下剪力;防止橫豎構材間的角度之傾斜。

匾額 上麵題著作為標記或表示讚揚文字的長方形橫牌,我國古建築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掛在門上方、屋簷下。許多匾額的四周邊框上,雕飾各種龍鳳、花卉、圖案花紋。可分為石刻匾額和木刻匾額及灰製匾額等。

[閱讀鏈接]

明代詩人吳兆騫曾寫過一篇《秦淮鬥草篇》長詩:“芳草遠如霧,望望迷人步。綠將黃不辨名,和煙和霧那知數。鳳凰台上舊時基,燕雀湖邊當日路。結伴踏春春可憐,花氣衣香渾作煙。誰分遲遲獨落後,誰能采采不爭前。”

詩篇生動細膩地描繪了秦淮人麗日踏青鬥草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