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之魂——關東拾英4
極富地方色彩的飲食
多元的文化大融合關東飲食提供了極其豐厚的土壤。再加上關東地區物產豐富,飲食原料門類齊全,更使得關東飲食有了發揮的基礎。
關東地區的飲食風俗極富地方色彩,既顯現出當地特產豐富,又反映出當地民族豪放的性格。
由於氣候、習慣等原因,關東地區一日習慣3餐,主食雜糧和米麥兼備,其中粘豆包和高粱米飯最具特色。
以餑餑和薩其瑪為代表的滿族茶點是《滿漢菩翅燒烤全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蔬菜以白菜、黃瓜、番茄、土豆、粉條、菌耳為主。肉品中愛吃白肉、魚蝦蟹蚌和野味。
關東地區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一書中,曾記述了北方少數民族的“胡燴肉”、“胡羹法”、“胡飯法”等肴饌的烹調方法,說明其烹調技術很早就具有較高的水平。
遼寧沈陽是清朝故都,宮廷菜、王府菜眾多,東北菜受其影響,製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魯、川、蘇等地烹調方法的精華,形成了富有地方風味的東北菜。
東北菜烹調以燉、醬、烤、扒、炸、蒸見長。許多東北菜肴表現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爛而不化或者外脆裏嫩、外酥內爛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濃,造型美觀,豐富又實惠。
許多東北菜為人所熟知:小雞燉蘑菇、紅扒熊掌、 三鮮鹿茸羹、美味鼻、白鬆大馬哈魚、排骨燉豆角、豬肉燉粉條等極具區域特征。
其中,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滿族傳統風味菜肴,也是滿族八大碗中的一道名菜,即是用幹蘑菇、雞肉和粉條一同放進鍋裏燉製而成。燉雞的蘑菇最好選用野生的細杆小薄傘的榛蘑,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的鮮香。
關東八大碗曆史久遠,植根於百姓之中,是東北湯菜的代表。農家喜慶宴席上離不開它,酒樓傳統佳肴也是榜上有名。“八大碗”源於滿族食俗,八旗子弟崇尚“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粗獷飲食文化,與其祖先的遊牧生活正是真實的寫照。
八大碗原料多以畜肉類、禽類為主,配以山珍和季節蔬菜,烹調技法多用燉、燴,以大鍋烹製,湯菜結合,酥爛入味,鹹鮮、酸辣、香醇特色突出,充分體現了滿族人正直豪放的氣概。
八大碗流傳至今,仍為現代人津津樂道,捧為珍饈,除在傳統技藝上有所改革,以適應時代潮流外,更重要的是北方氣溫較低,一年四季,幾乎有一半時間裏是冰天雪地,人們需要補充大量的熱量,去抵禦嚴寒,濃厚的口味,半湯半菜的燉品,正好能夠滿足這樣的需要。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溜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鬆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
八大碗往往用於宴客之際,每桌8個人,桌上8道菜,上菜時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關東人深深的情誼,全部傾入在這濃濃的熱湯中。
吉菜是植根於吉林這塊黑土地而創立的一個菜係,被譽為我國烹飪領域的一朵絢麗的奇葩。
吉菜,是指利用吉林特產或主產原料,運用吉林特有的烹飪工藝,結合吉林各民族飲食文化和習俗而形成的風味菜。同時吉菜名稱還包含吉祥、吉慶、吉利等喜慶之意。
吉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的形成、發展與吉林的地理、曆史、經濟、民族、文化、風俗、資源等因素密切相關。
吉林處於關東地區的中部,土地肥沃,具有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吉菜發展的有利條件。
吉菜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滿族的祖先肅慎就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間,過著漁獵生活。吉林地區自古還有漢族、朝鮮族、蒙古等民族在這裏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和飲食習慣不同,各民族特有的飲食習慣融合起來,就形成了獨特的多元化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