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地區冬季嚴寒,夏天又溫熱。用土坯蓋房,既冬暖夏涼,又經濟實惠。
籬笆在關東十分普遍,關東民間有“窮夾樟子富打牆”之說,其實夾樟子和打牆作用相同,隻是材料不同而已。
平原地帶盛產柳條、秫秸,籬笆牆往往用這一類枝條為材料。山裏產木材,木樟子居多,有的人家幹脆以圓木為樟子。
一般人家夾樟、修籬笆往往是為了安全和取暖。過去人煙稀少,地方荒涼,常有狼狐出沒咬人吃家禽。籬笆牆可以防止野獸進入,也便於家狗看家望門。
另外,有的籬笆寨子修得離窗子很近,這樣就起到了遮擋風雪的作用。北方的風大雪猛,籬笆牆可以使大風雪減速,不直接撲打在窗子上,保住了屋子裏的熱氣。
在關東,煙囪安在山牆邊,這是這裏的百姓生活的發明與創造。關東是多民族居住地區,無論是蒙古族、滿族、漢族和朝鮮族,他們的住房都是煙囪安在山牆邊。
把煙囪安在山牆邊,好處很多,一是可以延長火炕裏的熱氣跑到外麵的時間,保持炕內溫度;二是可以節省燃料;三是可以減小煙囪安在房頂對房頂的壓力。如果房上修了煙囪,煙囪底部往往最易漏水、滲水,春天雪化的水也往往容易從煙囪底下流入房裏,易爛房木。
另外,將煙囪安在山牆外邊還可以節省煙囪所占的室內麵積。同時,煙囪整齊地坐在房山頭,遠遠望去十分美觀。這些獨立式的煙囪,關東當地稱坐地煙囪,它們使房屋顯得整齊,像一座座小塔。
還有一點更有意思,那就是煙囪安在山牆邊,煙囪柱子處常常是農家安放雞窩的地方。就是在嚴寒的冬季,也可以在裏做窩孵小雞,而且可以使母雞多下蛋。
關東地方的各民族先民均在煙囪上動腦筋,有的人家幹脆取一段枯死木材,掏空其心做煙囪,這在關東山區隨處可見。
這種煙囪製作簡便,由於屋內火炕麵積大,火洞長又多,煙火在炕內洞裏循環時間長,當煙火走到煙囪口時,已無火焰存在,所以也很少發生火災。
冬天白菜不易儲存,在冬長夏短生產力低下的關東地區,蔬菜很難保鮮,聰明的關東人就發明了將白菜醃漬起來的辦法。
關東地區醃漬白菜,先是把白菜洗淨,晾曬幾天,然後放在大缸裏,撒上大粒食鹽,然後澆灌涼水。涼水要瞞過白菜,最後用大塊石頭將白菜壓住,缸口用黃泥封住。40多天就可食用。
在關東地區,孩子出生後,要把孩子用一種叫“悠車子”的工具把孩子吊起來,讓孩子在裏麵玩耍、睡覺,俗稱“養活孩子吊起來”。悠車子也叫“郵車子”、“腰車子”,還有的地區叫“炕車子”、“晃車子”,其實就是搖籃。
過去,關東人家一般都是砌南北炕,媳婦或婆婆往往坐在炕沿上,手裏一邊納著鞋底子,一邊推著悠車,嘴裏還哼著風趣的《搖籃曲》。據說睡悠車子的孩子大多聰明英俊。
實際上,這種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聰明的關東婦女發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為把自己解放出來,琢磨著創造一種工具,既能讓孩子睡覺又能幹活,悠車子就應運而生了。
關東地區滿族人喜愛吃粟米,如糜子、粘穀、稗子、穀子等。粘豆包也是滿族人喜愛的食物之一。
每至臘月,關東地區家家戶戶包粘豆包,先把大黃米碾成麵,做皮。把紅小豆蒸熟壓成豆泥,做餡。有的餡裏麵還放些白糖。豆包包好後,上鍋蒸熟後就可以蘸著白糖吃了。
從臘月開始包豆包,放在大缸裏凍上,一直吃至正月,這已經成為關東地區農村過年的習俗。
關東地區的冬天一般都在零下30度左右,風大雪大,風雪交加,常常刮起睜不開眼的“大煙泡”。因此特別是出遠門的如車老板、上山打獵的獵人都把皮襖反穿,這樣雪落在毛上自然滑落,不然皮襖就會被雪打濕。
久而久之,反穿皮襖成了關東地區一個習俗。
過去,關東地區一到冬季,天氣奇寒,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男人們幾乎都要頭戴一頂狗皮帽子。
一些身份高貴或者有錢的人,則戴其他動物的皮毛的帽子,如狐狸皮、貂皮、水獺皮等。由於這些動物的皮毛十分稀少,因此也比較金貴,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戴得起的。
狗皮帽子的優點,一是幾乎家家養狗,貨源充足;二是狗皮的皮毛細長柔軟,保暖性好;三是狗皮不容易掉毛,幹淨整潔,結實耐用,而且防潮性能極佳。
關東地區的農村偏遠落後,孩子們又很少上學,人們常常對科學的認識不夠,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懶於去田間勞動,就利用人們對妖魔鬼怪的懼怕心理,自己裝神弄鬼,愚弄百姓,榨取錢財。
人們在生病時,就以為是妖魔鬼怪附體,於是,就請“大神”、“二神”等人,連唱帶跳地給病人“跳大神兒”來驅魔降妖。
事實上,“跳大神”實際是薩滿的舞蹈,薩滿舞是巫師在祈神、祭禮、祛邪、治病等活動中所表演的舞蹈。滿族稱薩滿舞為“跳家神”或“燒旗香”,在表演的時候,薩滿腰間係著長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請各路神靈。
請來神靈後,就要模擬所請之神的主要特征,作為各路神靈的表演。
蒙古族稱薩滿舞為“博”、“博舞”。薩滿的神帽上有鷹的飾物,身穿帶有飄帶的裙,腰裏係著9麵銅鏡,用以顯示其的神威、法力。表演的時候,法器用單麵鼓,一名薩滿為主,另外兩名薩滿為他擊鼓伴奏。
舞蹈多是模仿鳥獸與各種精靈的動作,最後表演“耍鼓旋轉”。
舊時關東地區農村貧窮,孩子們沒有什麼玩具,就在每年殺豬時,把豬的“嘎拉哈”摘下並積攢下來當玩具用。
“嘎拉哈”是豬、牛、羊、貓、狗、麅子、麝、駱駝等後腿的一塊骨頭,共有4個麵兒,較寬的兩個麵一個叫“坑兒”,一個叫“肚兒”,兩個側麵一個叫“砧兒”、一個叫“驢兒”。
“嘎拉哈”的玩法是事先用舊布頭兒縫製一個小方口袋兒,口袋裏裝上糧食,然後把“嘎拉哈”放在炕上。
遊戲時,把小口袋拋到空中,迅速把炕上的“嘎拉哈”改變方向,然後在口袋掉下來時及時接在手中,如此往複,直至炕上所有的“嘎拉哈”都改變過4個方向為止,俗稱“欻嘎拉哈”,技藝高超的玩者玩時如同雜技團的雜耍演員表演一般。
【旁注】
籬笆 又叫柵欄、護欄,北方地區常用來保護院子的一種設施,一般都是由棍子、竹子、蘆葦、灌木或者石頭構成。也大量地應用在菜園、場院的周圍,圈在菜園周圍可起到擋風的作用。籬笆的種類按製作的材料可分為植物籬笆、金屬籬笆、塑料籬笆。
山牆 建築物兩端的橫向外牆一般稱為山牆。山牆有三種形製,一是人字形,比較簡潔實用,民間多采用這種形製。二是鍋耳形,線條優美,變化大,民間俗稱鑊耳牆。三是波浪形。造型起伏有致,講究對稱,百姓基本不用。
大煙泡 關東地區一種風雪彌漫的壯觀現象。過去的關東地區,冬季風大,雪大,狂風將地下的雪狂卷起來形成雪霧四處飄散,幾米遠的地方就不可視物。
單鼓 滿族薩滿所用鼓的一種類型,由於它長期在滿漢雜居地區流行,已無滿語稱謂可考。單鼓屬握執型的單麵鼓,以其形製特征而命名,也稱“單麵鼓”、“單環鼓”、“太平鼓”等。其鼓形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