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廟早年又叫靈孝廟、孝女廟,幾經遷徙、擴建、修葺,奠定了現有廟宇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氣勢恢宏的建築基調。
曹娥廟坐西朝東,背依鳳凰山,麵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麵積達3840米,主要建築分布在三條軸線上。北軸線為三開間,依次有石牌坊、飲酒亭、碑廊、雙檜亭和曹娥墓。
中軸線為五開間,依次有罩牆、禦碑亭、山門、戲台、正殿、曹府君祠。南軸線為三開間,依次有:山門、戲台、土穀祠、沈公祠、東嶽殿、閻王殿。
曹娥廟的文化積澱厚重,藝術品位極高,以雕刻、壁畫、楹聯和書法“四絕”飲譽海內外。
每年曹娥廟都要舉行盛大的五月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人來參拜曹娥孝女娘娘,各地香客盈門,盛況空前,逐步演變成端午習俗。
上虞縣令度尚又讓他有奇才的外甥邯鄲淳作碑文。當時年僅20歲的邯鄲淳寫碑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令眾人歎服。邯鄲淳寫完碑文,立碑在曹娥墓旁。這塊石碑,便是著名的曹娥碑。
聞名天下的“曹娥碑”,碑文為行楷體,文筆生動流暢,飽含激情,文人墨客視作瑰寶,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稱是曹娥廟的鎮廟之寶。
195年,享譽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蔡邕,因為得罪宦官逃到這裏。他聽說年輕的邯鄲淳寫碑文竟一揮而成,卻又不加標點,便趕來觀讀。
他在夜間來到曹娥廟,借著月光,手摸碑文,讚為奇文,就索筆在碑的背麵題寫了“黃絹幼婦,外甥齏臼”這啞謎式的古禪歌。
後來曹操領兵路過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家,見牆壁上掛著曹娥碑圖,旁邊寫著8個大字,於是曹操問蔡文姬,可這位曾經創作過《胡笳十八拍》的著名才女,也不解這8個字的意思。其時曹操的謀臣楊修,看了一會就說已經破譯。
好勝的阿瞞要楊修暫且勿言。馬行三裏,曹操也突然省悟破譯,雙方核對答案,居然都為“絕妙好辭”4個字。
原來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旁加絲是絕字。幼婦是少女,女旁的少字即為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女旁子定是好字。齏臼可稱為受辛之器,受旁辛字,則是受辛字,即辭字。
蔡邕的這段題詞,就成了我國最早的字謎。從此,曹娥廟中的《曹娥碑》便名揚天下,文人墨客紛紛來這裏作文吟詩,臨摹碑帖,有的還寫詩留念。
在曹娥廟裏,尚存著35幅楹聯和120餘方碑刻真跡,楹聯又多圍繞著曹娥的千古孝道做文章,卻文字各異,風采萬般,其中有明末會稽奇才徐渭親手寫的楹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羅貫中、曹雪芹也把此碑事寫到《三國演義》、《紅樓夢》的作品中。
漢代立的曹娥碑,大約1086年墮江。王羲之也曾重寫過碑文,但也失落了。存留下來的這塊是宋碑,由王安石之婿蔡卞書寫的,碑文共有445個字,字體為行楷體,文人墨客視為瑰寶,是十分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
曹娥江、曹娥碑與曹娥廟成為聞名華夏的旅遊勝地與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據史料記載,自宋代以來,曆代皇帝對曹娥孝女給予高度讚揚。
1093年,宋哲宗下令建造了高大輝煌的曹娥正殿。1110年封靈孝夫人。後來又先後被皇帝加封為昭順夫人、純懿夫人,還加封曹娥的父親為和應侯,她的母親為慶善夫人等。
1357年,在端午曹娥廟會期間,朱元璋下令文武百官和地方官都到曹娥廟祭奠,誠意伯劉基親自撰寫誄文,弘揚孝道。
從此以後,曹娥廟的五月廟會,引起官府和民間各方麵的高度重視,逛廟會就成為端午節長盛不衰的重要風俗。
[旁注]
衣裳 古時上曰衣,下曰裳。由於古代紡織工具簡陋,布的幅麵很狹,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幾塊狹幅布橫拚起來,樣子像一幅腰圍。這種古老的服製,直到周代還作為禮服的一部分保留著,在祭祀和朝會時穿著。後來,衣裳泛指衣服。
丹朱之亂 據古史載,堯娶散宜氏之女,生下兒子名丹朱。丹朱卻很不爭氣。少時不務正業,驕傲暴虐,於是堯便把帝位禪讓給了舜。這件事,對丹朱的震動很大。這時恰遇南方部族之亂,丹朱不負眾望,平息了叛亂,卻遭到一些人的嫉恨,散布謠言,說他擁有重兵,有反叛之心。舜躲避之。
楹聯 又稱對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蔡邕 字伯喈,陳留圉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後漢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誄文 文體名,又稱誄辭、誄狀、誄詞,哀祭文的一種,敘述死者生平,相當於如今的悼詞或哀悼文章,起源於西周的賜諡製度,最早有記載的誄,是《禮記·檀弓上》,最早的誄辭為《左傳·哀公十六年》所載魯哀公的《孔子誄》。
[閱讀鏈接]
有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曹娥廟正殿中央矗立著四根紅木大柱,取硬幣往柱身上貼,有的硬幣會被吸住,曆久不掉,有的用盡全力也貼不住。
相傳廟宇重修時,工匠們為尋取這四根主柱頗費周折,最後還是曹娥托夢給工匠才去南洋找到。由於路途遙遠,材料抵滬時離上梁的日期已很近,船主怕誤工期,非常擔心。
不料從上海至上虞,隻航行一晝夜便到達廟前江邊,船主大驚,認為是孝女曹娥娘娘的神力所為,不但運輸費分文不取,還特地趕製了一隻船的模型,懸在暖閣之上,以示紀念和敬慕。
民間傳說,幣被吸住的人是孝子或是孝女,下次可不用來廟祭拜曹娥,幣沒有被吸住的人不孝順,必須經常到曹娥廟祭拜以添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