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宴踏青——上巳節2(1 / 3)

飲宴踏青——上巳節2

傳統佳節中的飲食習俗

傳說在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並沒有像後世一樣嚴格的規定,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像走親戚一樣。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

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他們有的遊蕩於街頭巷尾觀燈看戲,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有的趁機去望從未見過麵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少數遊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

第二天,陽間一片哭聲,人們為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念經畫符招魂。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經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貪玩的遊魂,一些玩性大的在7天身體腐爛後,就長離人間了。

因此,農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不管人們如何恐懼,每年三月初三的“鬼節”還是照常光臨。

“鬼節”前夕,人們都擁到廟裏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人間濃烈的香火,直衝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

觀音掐指一算,知道了人間燒香的原委。一天晚上,她托夢給一個老奶奶,說:“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拯救你們。我贈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麵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無恙。”

老奶奶一覺醒來,手裏果然拿著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一看,跟地裏長的青蒿一樣。她把觀音菩薩托夢贈草的事告訴鄉親,大家都很歡喜,忙到地裏去采摘青蒿,磨麵做粑粑吃。

說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關。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群結隊到山間地裏采摘青蒿做粑粑,安徽舒城、霍山民間一直都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

農曆三月初三,還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民諺道:

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春天正是采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清朝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道:

三三令節重廚房,口味新調又一樁。

地米菜和雞蛋煮,十分耐飽十分香。

詞中的地米菜即指薺菜。地菜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它不僅是佳肴一碟,更是靈藥一方。“薺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藥。在中藥裏,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

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涼,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是一道藥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在湖南,用薺菜來煮雞蛋是最常見的一種吃法。每到三月三這天,薺菜便長莖開花,婦女都會采摘來插在發際。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風球,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旁注]

高蹺 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的形式,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於演員踩蹺比一般人高,便於遠近觀賞。關於高蹺的起源,學者們多認為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與沿海漁民的捕魚生活有關。

符咒 在道家修煉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黃帝時代祝、咒是不分的,黃帝時設的官職祝由,又叫咒由。符咒中的咒語起源於古代巫師祭神時的祝詞。最初的咒語就是用語言告訴神明要求懲罰惡人,並向神明發誓。

觀音 即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竹枝詞 一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唐代劉禹錫把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對後代影響很大。竹枝詞可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是由文人吸收、融會竹枝詞歌謠的精華而創作出有濃鬱民歌色彩的詩體,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這一類文人氣較濃,仍冠以“竹枝詞”。

[閱讀鏈接]

宋朝以後,農曆三月上巳風俗漸漸衰微,但一些習俗仍在流傳。

明初時,朱元璋皇帝為示太平盛世、與民同樂,三月三攜大臣們一道春遊,這天“金陵城扶老攜幼,全家出動。牛首山彩幄翠帳,人流如潮”。

後來,我國各地還留有三月三消災除凶的風俗,如北京一帶“三月三,病創者多以長流水洗之”;江蘇吳中地區“三月三,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安徽壽春地區“三月初三,士女多攜酒飲於水濱,以禊祓不祥。婦女小孩,頭插薺菜花,俗謂可免一歲頭暈之病……”

少數民族中的三月三節俗

上巳節在許多少數民族地區都流行,瑤族、壯族、侗族、布依族、佘族、黎族、土家族、土族、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也都過上巳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野獸經常出入瑤族村寨傷人、損壞莊稼,為了保衛家園,寨子的民族英雄盤古率勇士上山狩獵、捕殺猛獸。盤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頂破腹部而當場死亡,那天正是農曆的三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