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曬紅綠——天貺節2
布依族的六月節和土族的花兒會
那是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盤古”,在勞動中積累了栽培水稻的經驗,年年豐收,後來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新橫。
有一次,兒子新橫冒犯了母親,龍女一氣之下,返回龍宮,再不回來。
“盤古”沒有辦法,隻好再娶,有一年的六月初六盤古死去,新橫從此遭到繼母虐待,幾乎被害。
他忍無可忍,便上天控告繼母,並發誓要毀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繼母知道後,萬分後悔,終於與新橫和好,並於每年六月初六,盤古逝世這天,殺豬宰鴨,做粑粑等以供祭盤古。
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農曆六月初六都舉行祭盤古,供祖先的活動,以示子孫延續、五穀豐收,年複一年,就形成了這個民族節日。
還有一種說法是,從前有個叫抵師的布依族後生,聰明能幹,開朗樂觀,而且有動人的歌喉。
他常在農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聲和人品感動了玉帝的一個女兒,她下到人間與抵師結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愛。誰知好景不長。
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讓玉帝知道,他不允許自己的女兒與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這一對恩愛夫妻。離別時,仙女含淚送給抵師一隻寶葫蘆,告訴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將在南天門與他遙見一麵。
抵師遵囑不再續娶,並於每年六月初六到河邊與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盡天年為止。
後來,布依族人民為歌頌他們堅貞的愛情和表達對仙女贈送寶葫蘆的謝意,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節日裏,家家戶戶采購節日用品,包煮各式各色粽子。男女青年談情說愛,選擇意中人。據說這天選中對象的人將會很幸福,因為他們將會得到抵師和仙女的保佑和祝福。
布依族“六月六”的節日已有悠久的曆史。據清代乾隆年李節昌纂的《南龍誌·地理誌》記載:
六月六栽秧已畢,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為六月六。漢語曰過六月六也。其用意無非禳災祈禱,預祝五穀豐盈……
布依族十分重視“六月六”這個節日,在他們中有過“小年”的稱呼。每當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裏,傳說這樣做,“天馬”即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
節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領青壯年舉行傳統的祭盤古、掃寨趕“鬼”的活動。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餘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習慣,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則稱為趕六月場。
祭祀後,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並有各種娛樂活動。 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群眾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飯菜,互相邀請作客。
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處抬回4條牛腿,其餘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後各家派人到寨裏領取祭山神的牛肉。
節日中的娛樂活動,以丟花包最為有趣。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
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不準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
花包在空中飛來飛去,煞是好看。如果小夥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落地,姑娘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鐲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小夥子將長期保存。 .
花兒會是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為期5天。
“花兒”是一種民歌,又稱“少年”。“花兒”的唱詞大多是即興編成,有對唱和獨唱兩種形式,內容豐富多彩。
關於“花兒”,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有5個美麗的土族姐妹,各個都有一副銀鈴般清脆的歌喉。每當她們唱起“花兒”的時候,萬物都聽得著了迷。
許多英俊的小夥子慕名前來與她們對唱,可是整整過了三天三夜,小夥子們卻相繼敗下陣來。
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雲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飄過來,帶走了五姐妹。
後來人們聽說,五姐妹被封為“花兒仙子”,正在天上天天為玉帝唱“花兒”呢。為了紀念她們,人們便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兒會”。
在“花兒會”的期間,當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裝前來趕會,而且還帶著帳篷、大餅等,群眾絡繹不絕。
[旁注]
洪荒 洪荒時代就是原始時代。那時代沒有文字記錄先民的生活狀況,後人往往憑想象、傳說、神話去加以了解。而仙道厚黑錄、重生混元道、佛本是道是現代洪荒流小說的開山巨著。
粽子 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我國曆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盤古 我國古代傳說中開天辟地的巨人神。根據三國時徐整所著的《三五曆紀》、《五運曆年紀》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的類似記載,描述了盤古開天辟地的經過。而南朝·蕭梁·任昉所著的《述異記》中則描述盤古死後身體化為天地萬物!
項圈 一般是用金、銀、銅等金屬煆製的素圈,也有用整塊美玉雕製的,項圈一般都綴有“長命鎖”、“如意”之類墜飾,上麵再鏨以“長命富貴”、“福壽安康”等祝福文字和仙桃、蝙蝠、金魚、蓮藕等吉祥圖案,用來保佑佩戴者平安富貴長壽。
撒拉族 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撒拉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及文字,通用撒拉爾語。 伊斯蘭教是撒拉族的全民信仰,所以,宗教對其曆史發展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都有較深的影響。
[閱讀鏈接]
曬衣節是廣西桂平盤瑤地區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熱鬧非凡,清晨各家宰雞殺鴨開慶祝會,宴飲後,全家動員,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籠、櫃子等物拿到屋外曬坪上暴曬,曬上一兩個小時翻轉再曬,然後把衣物搬回廳堂涼一下,再放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