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進美言——祭灶節1
農曆臘月二十三,為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下”、“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均行“祭灶神”的儀式。
祭灶神為商周時代五祀之一,初為夏祭,後改為臘祭,古稱“炎帝於火而死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鱉祭六”之說。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的鍋台附近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
佛龕神像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上聯寫“上天奏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額是“一家之主”。
祭灶於周代成為固定的儀式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叫張臘月,娶了個妻子叫丁香女,她生得聰明賢惠,十分可愛,隻是成婚幾年沒生兒女。為了這,張臘月覺得心裏涼冰冰的,不是個滋味兒。
丁香女的表妹叫王海棠,相中了張臘月,偷偷對他說:“隻要你休了丁香女,把我娶進門,不出三年我給你生個小兒郎,他跑到這邊叫聲爹,跑到那邊叫聲娘,你說這樣強不強?”
張臘月看著如花似玉的王海棠,眼皮都不眨了,忙不迭地說:“強!強!強!”
張臘月果然休了丁香女。丁香女哭腫了雙眼,傷透了心。
張臘月冷冰冰地說:“別哭了,哭死也沒有用!”
丁香女望著這無情無義的負心郎,把眼淚一擦,胸脯一挺,說:“好吧,我走!”
張臘月得意地問:“丁香女,你說吧,想要什麼東西?”
丁香女說:“別的東西我不要,隻要一輛紡線車,一輛破車,一頭老牛。”
這點東西張臘月根本沒放在眼裏,一口答應了。
丁香女將紡線車裝在破車上,撫摸著拉車的老牛說:“老牛啊,你拉著我走吧!拉我到個好墊兒裏,我好草好料喂著你,拉我到個孬墊兒裏,我可就沒法養活你了!”
老牛像聽懂了似的,拉著丁香女走啊,走啊,來到一所破窯前停下。
丁香女往破窯一打量,看見牆根下有一支金簪閃閃發光。丁香女急忙拾起金簪,往北一晃,北麵“刷”地立起一座樓房,她又往東一晃,往西一晃,東樓、西樓也都立起來了。丁香女十分高興,就在這裏安下家,支起紡線車紡線,靠賣線過日子。
再說張臘月見丁香女走了,不由得心花怒放。他興衝衝地來到表妹家,進門就說:“表妹,丁香女被我休了,咱倆快拜堂成親吧!”
兩個人正親熱呢,突然家人跌跌撞撞跑來,慌慌張張地對張臘月說:“老……老爺,不好了!家中失火了!”
“啊!”張臘月一驚,匆匆跑回家一看,所有家產化為灰燼。他生活沒有了著落,隻好去投奔王海棠。
誰知王海棠翻臉不認人,惡聲惡氣地說:“哼,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你這個窮光蛋,想讓我嫁給你去喝西北風啊?滾!”
張臘月一聽,氣得渾身顫抖,指著王海棠憤憤地罵道:“你,你這個賤貨,你好狠心啊……”話沒說完,忽然覺得眼前像蒙上了一層黑布,氣火攻到眼裏,什麼也看不見了,兩手摸索著,哭喊著:“我的眼,我的眼啊……”
王海棠根本不理他。
張臘月這時想起了賢惠、善良的丁香女,又悔又恨,呼天號地大哭一場,隻好離開王家,沿街乞討。
丁香女喜歡吃麵條,這一日她做好麵條正要吃,忽聽外麵傳來討飯的叫喊聲。遠聽像是丈夫的聲音,近聽更像是丈夫的聲音,丁香女急忙跑到街上一看,隻見張臘月雙目失明,穿得破破爛爛,走路踉踉蹌蹌,手持打狗棍,正摸索著沿街乞討。
善良的丁香女見他落到這般光景,不由心中一陣酸楚,把過去的怨恨全忘了。她不言不語走上前去,拉著張臘月的打狗棍,把他領進家,盛上一碗麵條,拔下頭上的金簪插在碗裏,遞給他說:“快趁熱吃吧!”
張臘月雙手捧著香噴噴的麵條,長歎道:“唉……自從休了丁香女,從沒吃過這麼好的麵條!”
丁香女問:“你吃的誰的麵條?”
張臘月光顧狼吞虎咽,沒顧得上答話。忽然,他“哎喲”一聲,從嘴裏吐出一支金簪說:“這塊雞骨頭,把我好硌!”
說著,“當”一聲把金簪扔到地上。丁香女搖搖頭:“唉!真是生就的窮骨頭。我給你插上一支金簪,你倒當成了雞骨頭!”
張臘月聽了這話一愣怔,他越琢磨越覺得是丁香女的聲音,急忙問:“你,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