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寄托——誕生禮俗3(2 / 2)

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

擺好陳設之物,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誌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繡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

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旁注]

玉璧 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戰國至兩漢是玉璧的鼎盛時期,用玉選料極精,製作工藝極細,花紋形式多變,飾紋種類極為豐富,使用範圍大增,數量也屬曆代之冠。

簡冊 是我國古代用於書寫的材料,多用竹或木製成,簡是狹長竹木片;若幹簡編連起來就成為冊。可分為簡、牘、觚、檢、楬。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官方的文書檔案、私人信件、書籍抄件、曆譜及專為隨葬用的遣冊等。已知出土時代最早的簡,為湖北隨州戰國早期曾侯乙墓的竹簡。

顏之推 (531年~約595年),我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後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篇。

《宋史》 “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算盤 又作祘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由古代的“籌算”演變而來。15世紀中期,《魯班木經》中有製造算盤的規格。由於算盤普及,論述算盤的著作也隨之產生,流行最久的珠算書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輯的《算法統宗》。

《三字經》 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被合稱為“三百千”,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其內容涵蓋了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閱讀鏈接]

在湖南,周歲生日宴席上的菜注重“十”,須配以長壽麵,菜名多為“長命百歲”、“富貴康寧”之意,要求吉慶、風光。周歲席後誕生禮結束。

福建泉州舊俗將嬰兒周歲稱為“度晬”,是自嬰兒出生後最為隆重的一個喜慶日子。是日要敬神祀祖,設筵請客,主人還要特別印製以糯米或麵粉為原料的“度晬龜”或“四腳龜”饋送親友,祈望嬰兒能像善爬的龜那樣,較快地開步走路,又像龜那樣健康長壽。外婆家於外孫或外孫女周歲時所送的禮品甚為豐厚,有衣、帽、鞋、襪、披風、童被、布料,以及八卦項鏈、長命鎖鏈、手鐲、腳環等金銀飾品,其中綴繡的“度晬裘”和虎頭圖案的虎耳帽、虎仔鞋,頗有特色,寓有避邪、吉慶、長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