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國許多地方又流行所謂逢九之年是厄年的說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九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壽,並做大慶,叫做“過九”。
例如,在江蘇地區就是這樣,屆時在正堂掛壽幛,點壽燭,設置拜墊,壽翁接受小輩叩拜祝福。中午吃壽麵,晚上親友聚宴。宴席散後,主人向親友贈桃,同時加贈飯碗一對,俗稱“壽碗”,民間以為這樣受贈者可以沾老壽星的光,有延年益壽之福。
不但59歲、69歲、79歲等所謂“明九”之年需要忌,有的地方還要忌所謂“暗九”,即為九的倍數年份,如63、72、81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壽時,不但需要提前一點做壽,而且還需要有其他的化解辦法。民間常用的方法是穿紅衣服,小孩可穿在外麵,大人則穿在裏麵,還要係上紅腰帶。
壽宴不僅是壽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壽宴中的各種菜肴也都無不洋溢著濃鬱的祈壽色彩。祝壽時使用最普遍的食物是酒,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裏凡是涉及祝壽的地方,幾乎全都離不開酒。因為“酒”諧音“久”,“祝酒”也就是“祝久”,所以在後來禮俗中,甚至幹脆用“奉觴”、“稱觴”來作為祝壽的代稱。“觴”是一種古代酒器的名稱,“稱觴”就是祝酒。
各地所用的壽酒因地而異,古代比較常見的是椒酒或椒柏酒、茱萸酒;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有“欲將何物獻壽酒,天上千秋桂一枝”的詩句,可見也有用桂花酒的,因為人們以為月桂樹是不死的仙樹,用桂花酒祝壽有祝福人長生不老的美意。
後來,在中原地區祝壽多用竹葉青、古井貢酒、狀元紅等酒,東北地區以人參酒為壽酒之上品。壽宴中所有的酒不分品種,都叫壽酒,飲時先敬壽星,然後賓客同飲。
無論南北各地,不分貧富貴賤,也不管是男女還是老少,隻要是過生日或做壽,總是得吃一頓麵條,這叫做吃“長壽麵”,送壽禮的人也常送麵條。
在我國食品中,隻有麵條綿長。生日吃麵,表示祈求延年益壽之意。壽麵要求每根長達1米,每束百根以上,盤成塔形,上罩紅綠紙剪紙花,備雙份敬獻壽星。祝壽時要把壽麵放在壽案上,壽宴中必須以壽麵為主。
在祝壽時,人們喜歡給壽星送麵粉蒸製的壽桃。人們相信,壽桃會使老人長壽、年輕。在祝壽時,常懸掛有壽桃的吉祥圖。
據傳說,蟠桃是西王母娘娘種的仙果,枝蔓伸展三千裏,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因此以蟠桃象征長壽,這個意義也就引申到一般的桃子和桃花。蟠桃配靈芝,稱“仙壽”。蟠桃配蝙蝠,稱“福壽”。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18歲離開家鄉齊國,到千裏之外的雲蒙山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一去就是12年。有一年五月初五,孫臏猛然想起當天是老母80歲生日,於是向師傅請假回家看母親,鬼穀子便摘下一個桃送給孫臏說:“這桃我是不輕易送人的,你在外學藝未能報孝母恩,我送給你一個回去給令堂上壽。”
孫臏的家裏,這天大擺酒宴為老母親慶壽。孫臏回來了,他從懷裏捧出師傅送的桃給母親說:“今日告假回來,師傅送我一個桃孝敬母親。”
老母親接過桃吃了一口說:“這桃比蜂蜜還甜啊!”
孫臏母親桃還沒吃完,容顏就變了,以前雪白的頭發變成了如墨的青絲,昏老的雙眼變得明亮了,掉了的牙又長了出來,臉上的皺紋也不見了,走路也不用拐杖了。
人們聽說孫臏母親吃了桃變年輕了,也想讓自己的父母長壽健康,便都仿效孫臏,在父母生日的時候送鮮桃祝壽。但是鮮桃的季節性強,於是人們在沒有鮮桃的季節用麵粉做成壽桃給父母拜壽。由此可見,壽桃實際上是老年人的一種吉祥物。
鶴被視為羽族之長,民間稱之為“一品鳥”,僅在鳳凰之下。傳說鶴壽量無限,被視為長壽之王。龜因其長壽也被人們視為長壽象征。鬆樹終年長青,是鬥嚴寒抗風霜,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其樹齡很長,可達數千年,民間也常用鬆樹代表長壽。
這一類常見吉祥物常搭配在一起表示長壽。鬆鶴在一起叫“鬆鶴長壽”、“鶴壽鬆齡”、“鬆鶴延年”、“鬆鶴遐齡”。鶴與龜畫在一起,叫“龜齡鶴壽”、“龜鶴齊齡”、“龜鶴延年”。如果畫眾仙仰望壽星跨鶴,叫“群仙獻壽”,畫鶴、鹿、梧桐叫“六合同春”,而鶴立岩石邊叫“一品當朝”。人們常在壽星圖或有關長壽的圖案中見到這三種動、植物。隻要有它們,就代表長壽。
五瑞圖是象征長壽的一種圖,古人常畫來祝壽祈福求平安。這五瑞指:椿樹、萱草、芝蘭、磐石和竹。
椿樹代表高壽。《莊子》中記載上古有大椿,以人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後來人們把椿樹看做長壽象征。
萱草又叫忘憂草。據說能使人忘憂。芝蘭是一種種於庭階的家養植物,比喻子孫是養於家中而不是野生。磐石是又扁又厚的大石頭,放在地上屹然不動。古人詩中有“君當為磐石,妾當為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詩句。後人就用磐石表示穩固。又因磐石堅實、長久不壞,有“壽石”雅號,也被人們視為長壽象征。
竹子象征平安,古人以竹板作紙寫信回家,說在外百事鹹宜,就稱“竹報平安”,後人又在信箋上印有竹枝或竹葉,以代語“平安”。
在春節之時,如果家裏掛上一幅“五瑞圖”,象征著這家在新的一年裏長壽無憂,子孫昌隆,家基穩固,百事平安。
因此,我國的民間把“五瑞圖”作為自己的家庭吉祥物,以此使家庭得到庇護。後來,每逢春節,不少家庭仍然掛上“五瑞圖”,當然是想討個吉利了。
“壽”字本來是個普通的漢字,但由於人們長壽的觀念使它遠遠地超越了一般漢字,不僅字意延伸豐富,而且字體變化多端,在壽的文字圖像上人們也大作文章而把它圖案化、藝術化了,變成了一種長壽吉祥物。
據統計,壽字有300多種圖形,包括單字表意的圖案。如字形長的叫長壽,字形圓的叫圓壽。還有多字表意的圖案,如“百壽圖”、“雙百壽圖”、“五福捧壽”等。這些壽字圖案廣泛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具、建築、器皿也常常繪有“壽”字圖案。
上了年紀的人,常穿有壽字的衣服,枕繡有壽字的枕頭,蓋的是織有壽字的被。北方農村的炕圍畫中也常繪壽字,房子的椽頭漆有壽。實際上,還有的在進院門的牆壁雕壽字或鎏金百壽圖等。
壽幛是用綢布題字為祝壽之禮,一般用大紅色。壽幛上的字一般簡短,一般僅一“壽”或“壽比南山”之類。字一般用金紙剪下貼上,也有用玻璃框裝上,叫“壽屏”。
壽聯即賀壽用的對聯,一般寫上吉祥平安、長壽不老等含義的句子。月季四季開放,連綿不斷,稱為四季花或長春花。故而,月季有長壽的意義。月季配花瓶,稱“四季平安”。
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華民族追求健康長壽,希望用“壽”這一吉祥護符來保佑自己的美好願望。
[旁注]
《十駕齋養新錄》 清代史學家、漢學家錢大昕所著的學術劄記,涉及經學、小學、史學、官製、地理、姓氏、典籍、詞章、術數、儒術等諸多領域。其考鏡源流,匡辨偽訛,索微燭幽,“皆精確中正之論”,為後人稱賞,被學者視為典範。
節度使 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節度使初置時,作為軍事統帥,主要掌管軍事、防禦外敵,而沒有管理州縣民政的職責,後來漸漸總攬一區的軍、民、財、政,所轄區內各州刺史均為其節製,並兼任駐在州之刺史。
宰相 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相連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隻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如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
《杭俗遺風》 清代廉吏範祖述著,全書分時序、樂善、聲色、婚姻、喪葬、壽誕、排場、儔品、飲食、女工、馳名、備考等12大類,180條,對清代杭州民情風俗作了詳盡記述。是研究清代杭州民俗的重要史料。
水陸道場 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法會”、“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最隆重的法會。起源於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直至宋、元、明成熟定型,後一直流傳。
五福 指長壽、富貴、康寧、好德、終命。“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就是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椿萱 椿是一種多年生落葉喬木,古代傳說大椿長壽,古人拿來比喻父親,盼望父親像大椿一樣長生不老。後來為一切男性長輩祝壽,都尊稱對方為“椿壽”。古人不單獨把父親稱為“椿”,那畢竟是一棵樹,而是稱為“椿庭”。將“椿”、“萱”合稱“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稱為“椿萱並茂”。
孫臏 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是孫武的後代,他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著有《孫臏兵法》
鬼穀子 姓王名詡,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衛國人。他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穀,故自稱鬼穀先生。他是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謀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
《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以後,便尊之為《南華經》,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采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閱讀鏈接]
過生日源於一個民間傳說:有個少年家境貧寒,家中隻有一個年過七旬的老母親相依為命。一次,少年突然得了一種不知名重病,家裏無錢醫治。眼看奄奄一息之際,有人告訴了他一個方法,稱某月某日,“八仙”將路過此地,可備上酒水以求他們幫助。少年依計行事,果然見到了“八仙”,治好了怪病。
“八仙”臨別時告訴少年說:“今日是你再生之日,此後每年今日予以慶祝,定可長壽。”消息傳開後,過生日置酒請客逐漸成為了一種習俗,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