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謝地——天地大海祭典2(3 / 3)

此外,在每年的農曆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七,人們都會舉辦盛大的地壇廟會,廟會以古壇風貌作為依托,注重民族、民間、民俗特色。期間民間雜藝、特色小吃、古董字畫無所不有,令人流連忘返。

【旁注】

《禮記》 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製度書籍,儒家經典之一。《禮記》內容是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由西漢禮學家戴德的侄子戴聖編著,從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全書共有1250個小故事,在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

典章製度 是一個國家的政府在一定時期內行為規範的基本準則。從很早開始,我國曆代統治者就十分重視典章製度的建設。《史記》中的“書”和後來各朝正史中的“誌”、“錄”就留下了豐富的有關典製的記載。此外,還有不少典製方麵的專書,可見,曆代先人們是十分重視政權製度建設的,並留下了內容豐富、行之有效的政府行為規範和操作方式。

《周禮》 儒家經典,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今從其思想內容分析,則說明儒家思想發展到戰國後期,融合道、法、陰陽等家思想,春秋孔子時對其發生了極大變化。《周禮》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上古文化史之寶庫。

朱允炆 (1377年~?)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年號“建文”,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湣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清朝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

藩王 介於地方長官與朝廷之間的統治者。他們經常形成地方割據勢力,但在名義上仍是服從朝廷的地方長官;或者由朝廷冊立統治某地區的相對獨立的君主。藩王一般都有獨特的名銜,這些名銜並非一般的地方長官職銜,可以世襲罔替。如果藩王繼承皇位,這些名銜會演變為真正的君主稱號。

琉璃瓦 據文獻記載,琉璃隨著佛教文化而東傳,其原來的代表色實際上指藍色。我國古代寶石中有一種琉璃屬於七寶之一。除藍色外,琉璃也包括紅、白、黑、黃、綠、紺藍等色。施以各種顏色釉並在較高溫度下燒製成的上釉瓦,被稱為琉璃瓦。

《考工記》 我國戰國時期記述官營手工業各工種規範和製造工藝的文獻。這部著作記述了齊國關於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範和製造工藝,書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業生產技術、工藝美術資料,記載了一係列的生產管理和營建製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

和璽彩畫 又稱宮殿建築彩畫,這種建築彩畫在清代是一種最高等級的彩畫,大多畫在宮殿建築上或與皇家有關的建築之上。和璽彩畫根據建築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它們是根據所繪製的彩畫內容而定名。

三跪九叩 雙膝跪地三次,磕九個頭。這是最敬重的行禮方式。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俸祿 古代皇朝政府按規定給予各級官吏的報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實物、錢幣等。我國古代俸祿製度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商周時期因官職同爵位相一致,並且世代相襲,俸祿實際上是封地內的經濟收入,即俸祿表現為土地形式,封地的大小是各級官吏的俸祿標準。春秋末期至唐初主要以實物作為官吏的俸祿。

【閱讀鏈接】

在我國,對於土地的祭祀,還有一部分是對於土地神而言的,土地神也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一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作為一方土地的土地神對管轄內的大事小情無所不知。作為地方守護神,盡管名位不高,卻是我國民間供奉最普遍的神祗。

民間祭祀最為廣泛的就是土地公張福德,傳說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36歲時官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102歲辭世之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