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各種履並非都是婦女所獨有,如風頭、立風、五色雲霞、玉華飛頭等屬婦女所穿;重台履是厚底鞋,所以男女都穿,因為南北朝時男足女足無異樣。
還有加以鏽紋的履,例如西晉文學家陸機《織女怨》有“足躡刺繡之履”句;梁時史學家和文學家沈約有“錦履並花紋”之說。另外木屐在當時也為婦女穿著。
[旁注]
甄洛 (183年~221年),姓甄,又稱甄夫人。中山無極人,即現在的河北無極地方。是我國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後成為曹丕的妻室。後因遭人陷害被曹丕賜死,諡曰“文昭皇後”。
飛天 是指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因其中有很多根據佛教故事繪製的淩空飛舞的天神形象,所以稱為“飛天”。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淩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石刻 是運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質材料上創造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類藝術品,是造型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我國古代石刻種類繁多,古代藝術家和匠師們廣泛地運用圓雕、浮雕、透雕、平雕和線刻等技法創造出眾多風格各異、栩栩如生的石刻藝術品。
賈南風 (256年~300年),即惠賈皇後,小名峕,平陽襄陵人,位於後來的山西襄汾東北。她是西晉時期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後,賈充的女兒。貌醜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專權,是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之一。
虎賁中郎將 是漢朝官職,相當於後來的錦衣衛、禁衛軍等保衛皇帝及京畿衛戍部隊的指揮官,其職責是指揮漢朝的虎賁騎兵。三國時基本沿襲這一製度,被東晉哀帝廢止。南朝宋時複置,齊、梁、陳及北魏、北齊沿置;唐時避諱,或稱武賁中郎將;五代十國時期的魏、晉、宋為第五品;梁為五班;陳七品;北魏、北齊均為第六品。
莫瓊樹 魏文帝曹丕寵妃。莫瓊樹之所以受寵,美豔動人固然是其根本,但更因為她有一雙巧手,會梳理一種與眾不同的“蟬鬢”發型,就是將麵頰兩旁近耳邊的頭發梳成薄而翹起的形狀。如絲如緞,若天女下凡,令人遐想。後來宮中的其他女性爭相仿效她的發型。
[閱讀鏈接]
魏文帝曹丕有個愛妃叫莫瓊樹,她美豔動人,更有一雙巧手,會梳理一種與眾不同的“蟬鬢”發型,就是將麵頰兩旁近耳邊的頭發梳成薄而翹起的形狀,如絲如緞,若天女下凡,令人遐想。
莫瓊樹得寵後,結果引起了宮人薛靈芸、陳尚衣、段巧笑的嫉妒,她們聯手戲弄莫瓊樹,假裝幫她梳妝打扮,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在她的頭發上抹了香油。曹丕查明真相後,怒罰薛靈芸等人。此後莫瓊樹更是春風得意,那頭發也梳妝的更是漂亮了。
魏晉南北朝時的首飾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首飾,包括發飾上的簪釵、金步搖、花鈿等,服飾上的深衣下擺的三角形裝飾、巾子、指環、耳墜、玉佩、金銀飾件和帶具等。這一時期豐富多樣的首飾品種,反映出當時的奢華糜麗之風。
這一時期的婦女發髻形式高大,發飾除一般形式的簪釵以外,流行一種專供支承假發的釵子。它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的用法,也有當做發飾的。
古代釵子的材質以金、銀、玉、瑪瑙等為多。比如貴州平壩南朝墓出土的頂端分叉式銀簪銀釵,承重的意義大於裝飾的意義。再如在江西撫州晉墓出土的金雙股發釵,長7.5厘米,一股錐形,一股帶鉤。還有湖南資興南朝墓出土的銅雙股發釵,雙股均作錐形,質樸無華,是作固發時用的。
金步搖即金製步搖,始於漢代,是魏晉南北朝婦女的常見發飾,因佩戴這種發飾活動時,發飾會因搖擺發出悅耳的碰撞聲而得名。這一時期出土的步搖實物多見於北方鮮卑族墓中。遼寧北票出土的步搖飾件,狀如花樹,展開大小枝丫,枝上金環各掛金葉,隨步一動,枝擺葉搖,華美無比。北燕的馮素弗墓也曾出土一件完整的步搖冠。
目前發現最多的是步搖上的配件,以桃形金片和六瓣花形金飾為主。一般認為,這種桃形金片是步搖上的搖葉。南北朝以後,花枝懸綴搖葉的步搖樣式已不流行。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常常頭戴紺色絲帛裝飾的帽狀假髻,插有一尺長的簪珥,為高貴婦女的首飾。簪珥的頭部飾黃金龍首口銜白珠,或魚須形的耳挖簪為飾。
一般婦女也使用假發作各種發式,如靈蛇髻、飛天髻、十字髻等。有的更將假發裝在假頭上以增加其高度,有的使之自然危、邪、偏、側,以表現嫵媚的風姿。發髻上再飾以步搖簪、花鈿、釵、鑷子,或插以鮮花。少女則梳雙髻或以發覆蓋額頭。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的深衣在男子中已少有服用的,女子深衣也有變化,下擺施加相連接的三角形裝飾,就稱為髾。在深衣腰部加圍裳,從圍裳伸出長長的飄帶。這種裝飾始於東漢,走動時可以起助長動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