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直的許多養老觀點切實有用,深得後世醫家及中國食補網的重視,元代鄒鉉將《養老奉親書》續增篇幅後改名為《壽親養老新書》,書中總結的“益壽七要”,可以說是對陳直養老理論的總結和發展:
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欲養精氣; 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
[旁注]
承奉郎 古代官名。隋文帝置,在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中位第六。唐代文官第二十四階。元代改製用以代太祝、並為執政任子初官,後定為第二十九階。
真氣 人體的元氣,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結合而成。中醫指流動著而看不見且有生命作用的精微物質;血產生氣,氣又推動血液的運行給予活力,氣血相生,氣有質而無形。
眉壽 古代文言中指長壽。後來祝賀別人“眉壽”,也含有滿壽、全壽、美壽的意思。
屏風 古時建築物內部擋風用的一種家具。屏風一般陳設於室內的顯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擋風、協調等作用。它與古典家具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渾然一體,成為家居裝飾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寧靜之美。
[閱讀鏈接]
《養老奉親書》又名《奉親養老書》、《養老全書》。一集13篇言老人醫藥之法、攝養之道。末附“簡妙老人備急方”23條,以備老人不時之需。本書為我國古代的早期老年養生專著,對後世影響較大。刊本達10多種。並外傳至朝鮮和日本。本書經元代鄒鉉續增3卷並更名為《壽親養老新書》。
宋代皇家留傳下美味藥膳
兩宋時期為我國食療藥膳學全麵發展時期,宋代官方修訂的《太平聖惠方》專設“食治門”,記載藥膳方劑160首,可以治療28種病症,且藥膳以粥、羹、餅、茶等劑形出現。
同時,宋代皇室也為我國創造了許多美味的藥膳同源的佳肴,流傳民間後,成為人民養生保健的美味膳食。
當初,宋太祖趙匡胤與南唐政權在安徽壽縣交戰時,當地百姓用栗子麵做成酥油餅支援趙家軍。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經常命禦廚製作此餅食用。禦醫曾將其列入養生食譜。
“吳山酥油餅”主要作料為上白麵粉、花生油或熟豬油等。將麵粉分別製成油酥麵和水油麵團;再將油酥麵包入水油麵內,經壓扁、擀開、折疊等工序,卷成圓條,切成劑子,擀成圓形餅坯,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撒上綿白糖即成。
“吳山酥油餅”色澤金黃,形似雪峰,層酥疊起,油潤香甜。該食品營養豐富,可滋養強身健體。 據《江陵縣誌》記載,北宋年間,仁宗皇帝召見年方20歲的新科狀元張景。張景是荊州公安縣人,皇帝問他:“你們家有什麼名勝風景嗎?”
張景吟出一副對句:“兩岸綠楊遮虎渡,一彎芳草護龍灘。”
宋仁宗聽了微笑道:“這虎渡河、龍渡灘我都聽說過,確實美麗,當地可有什麼美食?”
張景又吟出兩句詩來:“新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
仁宗皇帝見張景才華橫溢,十分高興,就命禦廚烹出“冬瓜鱉裙羹”來嚐鮮,很是喜愛。後禦醫將其列入宮廷養生食譜,此菜因此而名揚四方。
“冬瓜鱉裙羹”原料為二斤雄甲魚一尾,嫩冬瓜二斤,水發香菇一兩,蔥花一錢,精鹽五分,薑汁二錢,白胡椒粉二分,豬油一斤,排骨湯二斤。
製作“冬瓜鱉裙羹”時,將甲魚宰殺後,剁去頭,放沸水鍋中略燙後取出,用刀刮去黑衣汙物,洗淨,放入旺火沸水鍋中煮一會兒撈出,挖出蓋殼,除去腿骨和胸骨,取下裙邊切成條塊。魚肉切成一寸見方的塊。
嫩冬瓜去皮和內瓤,用刀削成24個如核桃大小的球,香菇切成絲。
炒鍋置旺火上,下豬油一斤,燒至八成熱時,將甲魚滑入鍋內走油,除去腥味撈出,泌淨鍋中餘油,炒鍋複置旺火上,下排骨湯一斤,薑汁、清鹽少各市地,倒入走油的甲魚和裙邊一起煮一會兒盛入燉盆內。
原炒鍋放旺火上,下豬油燒至六成熱時,將冬瓜球投入鍋內走油撈出,泌淨油,複置旺火上,下排骨湯一斤,放入冬瓜球煮一會,連同排骨湯、香菇絲一起倒入鱉裙的燉盆內,加入精鹽,放入蒸籠內,用旺火蒸片刻出籠,撒上白胡椒粉、蔥花,淋入豬油即可上桌。
此菜湯清汁醇,鱉裙軟糯,冬瓜爽口,相得益彰,是席上珍品。由於冬瓜有消炎、清熱、利尿的作用,老鱉具有滋補功能,可謂一道清補的食養名菜。
琉璃藕曾是宋代宮廷名菜,因它的形狀和色澤好像琉璃瓦,故名。據說它的問世和龍圖閣直學士包拯有關。
據說北宋包拯權知開封府時,由於皇親權貴大興土木建寓所、辟藕池,惠濟河河水汙濁,行舟不暢。時逢仁宗壽慶,眾官紛紛貢奉山珍海味,仁宗一看就膩了,獨對包拯送來的“琉璃藕”頗喜歡,食後龍顏大悅。
包拯趁機說:“食此藕可延年。”乃將此藕產自惠濟河花園中,因河水濁臭影響漕運之事上奏。仁宗下詔,疏河道、清兩岸。包拯持有詔書,皇親權貴們就不敢阻撓了。
包拯的這一“菜諫”在京城被傳為佳話,而此菜也被禦醫列入養生食譜,流傳後世。
“琉璃藕”是將河藕洗淨去皮,切成瓦狀,油炸冷卻後,塗一層稀稀的蜂蜜即可。而用精鹽、花椒等調味,又可製成“椒鹽琉璃藕”。“琉璃藕”健脾開胃,常食可強身壯體、延年益壽。
北宋末年宮廷主持醫家編纂、以宋徽宗名義頒行的《聖濟總錄》中,記載有養生“宋宮菖蒲桂心酒”的製法:“石菖蒲、木通少許,桂心、磁石各三錢,防風、羌活各六錢,白酒一斤。將石菖蒲以米泔水浸一宿後烘焙,桂心去粗皮。上六味藥,共搗碎,白夏布包之,置於淨器中,倒入白酒浸七天即成。”
在“宋宮菖蒲桂心酒”用法中說:“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空腹溫飲少許。功效可開竅祛風,納氣潛陽,安神,適用於耳聾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