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酒坊——水井坊酒(1 / 3)

第一酒坊——水井坊酒

水井街酒坊遺址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遺址。水井街酒坊上起元末明初,曆經明、清,呈“前店後坊”布局,延續600餘年從未間斷生產,是我國古代釀酒作坊和酒肆的唯一實例,被認定為“中國最古老的酒坊”。

水井坊酒傳承酒文化之精粹,曆久彌新,詮釋了我國白酒的功能及酒的美學內涵,點點滴滴皆為天地靈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

水井街佳釀水井坊酒

元末明初的成都府,有一條地處東門之勝的水井街,是成都的水陸交通輻輳之地。達官、文人時常在此登臨覽勝、吟詩填詞,市民百姓們亦紛紛在此娛樂聯歡,車水馬龍,商賈雲集。

在當時,有一個姓王的小客商在水井街建造一個小酒坊。酒坊的主人精於釀酒技藝,擁有自己的酒鋪是他畢生的心願所聚,籌謀已久,幾經奔波,終於開設了一家前店後坊式的酒作坊。

其實,王客商之所以在此地開酒坊,除了因為這一帶人員流動大以外,更主要的是因為這裏有一塘好水,也就是後來的“薛濤井”。這裏的水清澈甘甜,正是釀酒的最佳水源。

薛濤井是人們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命名的  。薛濤出身貧寒,而才華出眾,在成都度過了她的一生,和當時的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嚴綬、張籍、杜牧、劉禹錫等這些文豪,盡相唱和,寫了大量詩篇,其中有不少是歌頌祖國美好山河、關切勞動人民疾苦的佳作,對中唐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薛濤的《洪度集》以及她創製的“浣花箋”一直流傳千年,影響深遠。

薛濤井之說,始於明代,宋、元以前不見記載。據明代何宇度《益部談資》及曹學佺《四川名勝誌》,薛濤井舊名“玉女津”,水極清澈,石欄環繞,為明代蜀地地方官製箋處,每年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薛濤箋24幅,入貢16幅,餘者留藩邸自用,從不在市間出售。

由此可見,當時的“玉女津”,還在為仿效當年薛濤在浣花溪製造浣花箋而提供井水。

明代文學家楊慎《別周昌言黃孟至》有雲:“重露桃花薛濤井,輕風楊柳文君壚。”這是詩歌中第一次出現“薛濤井”的例子。

明天啟年間成書的《成都府誌》對薛濤井有更多的記載:“薛濤井,舊名玉女津,在錦江南岸,水極清澈,石欄周環,為蜀王製箋處,有堂室數楹,令卒守之。”

年複年年,錦江有時水漲水消,殃及池塘和附近農田,因此又在“玉女津”前建“回瀾塔”,後建“雷神廟”,以鎮水怪。至  明末,“玉女津”也由於曆年變遷,漸漸地縮小成為了井的模樣,僅供當地住戶取水使用了。大家為了稱呼方便,約定俗成,就這樣把這裏叫成了“薛濤井”。井的旁邊就是滔滔錦江,四周田疇縱橫,樹影婆娑,雲霧靉靆。

“薛濤井”的左麵是水碼頭,右麵是清水池塘,地下水脈與錦江相連。因為塘底是由多層沙石構成,所以塘水清洌,澄澈照人,是釀酒用水的最佳選擇。

元末明初之際,王客商就是利用一塘好水即薛濤井的水釀酒。從那時起,酒坊自釀的美酒香遍府河、南河交彙一帶無數大街小巷。

由於王客商的成功,  後來水井街地區酒坊增多,如外東星橋街的周義昌永糟坊及謝裕發新糟坊,水井街的胡慶豐隆糟坊,中東大街的楊義豐號糟坊和彭八百春糟坊,外東大安街的傅聚川元糟坊,錦江橋的鄧新泰源大曲燒房和陳大昌源糟坊。當時的水井街有名的酒有“錦春燒”、“天號陳”等。

明代末年,水井坊很可能毀於火災,之後被廢棄。清代初年,有一個釀酒世家的王姓陝西人來到成都,他看到水井坊這個廢墟,認為這裏是一個釀酒寶地,於是就把它買了下來,開始釀酒,經營酒坊。

王家酒坊繼承了老品牌“錦春燒”、“天號陳”,開發了“薛濤酒”等新酒,事業也是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薛濤酒即是用薛濤井的水精心釀製而成的。當時的成都知府冀應熊曾手書“薛濤井”三字,勒石立於井前。

1786年,王姓三代孫將酒坊設在了香火極盛的大佛寺附近,名“福升全”,一是看中了大佛寺的風水寶地,二是看中了附近的薛濤井。

福升全采用薛濤井水釀酒,釀出的酒品質絕佳,一傳十,十傳百,不久“水井坊”就遠近聞名了。許多人慕名而來,還有人托親友代購,為的就是要好好地“品一品水井坊的酒”。

1795年,成都學使周厚轅來到成都,先在杜甫草堂、武侯祠題寫之後,又來到薛濤井旁,雅興盎然、浮想聯翩。他推斷薛濤井水既可汲來製箋,那麼薛濤應該就住在此地,於是即興手書了唐代詩人王建《贈薛濤詩》:

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巷裏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周厚轅又自己另外寫了首《薛濤井詩》,然後將兩首詩刻石附立“薛濤井”兩旁,並修建成了牌坊的形式。

因為水井坊的酒是汲薛濤井水釀製的,所以當時的名人雅士總愛將水井坊與薛濤、薛濤井聯係在一起。清代詩人馮家吉在某次美酒微醺的時候,寫了《薛濤酒》一詩:

枇杷深處舊藏春,井水留香不染塵。

到底美人顏色好,造成佳釀最熏人。

才女薛濤聰明過人,美麗過人,薛濤井水清澈甘甜,是釀酒的最佳水源,所以才有了“水井坊”薛濤酒的香味雋永,回味悠長。同時,也因為有了水井街這樣的風水寶地,有了水井坊這樣的名酒釀造廠,薛濤井水的“內秀”才得以彰顯。

1824年,曆時數十年的福升全已是成都的老號了。這時的福升全正麵臨著擴大經營。為了光大老號,福升全的老板在城內暑襪街建立了新號,取福升全的尾字作首字,更名為全興成,所釀之酒名為“全興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