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文 體3(1 / 3)

多姿多彩——文 體3

寄寓意蘊深長的寓言

遠古時期,生產力落後,人們見識淺薄,把很多自然現象都歸結為臆想中神的意旨,神話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隨著神話傳說逐漸演變成故事被記載在眾多的史籍中,一些民歌、宗教故事口耳相傳,也被流傳下來。這些神話故事、民歌、宗教故事等漸漸孕育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這種新的文學體裁被稱為寓言。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是寄托著深刻思想意義的簡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有益的教訓,通過虛構的簡短故事加以譬喻,讓人們從故事中領會其中的道理。其特點是短小精悍而富於諷刺性,給人以啟迪。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著名學者莊子所著的《莊子·寓言篇》中。莊子常常語帶雙關,借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敘述方式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借用,以作為論證的手段。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常常借助於一些淺顯生動的寓言故事來論證自己的某個觀點或某種思想。寓言主要散見於先秦諸子散文和曆史散文中,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其中以《莊子》和《韓非子》的“寓言性”強。

莊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過象征、寓言和氣氛,以情感想象來表達內容,這種主觀性色彩,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很多美的享受。

莊子在講故事時,並沒有精確地點明他要說明的道理,而是通過故事自然流露出來。這樣,其寓言寓意就變得多麵、模糊,具有“形象大於思想”的藝術特點。

這麼多“寓言”鑲嵌在文中,使《莊子》文章顯出撲朔迷離的麵貌。一個寓言,需要讀者再三體味,才能領悟其深層含義;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去讀也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莊子》寓言藝術價值的最大體現。

除了《莊子》之外,《韓非子》寓言也是我國寓言的早期起源之一。《韓非子》寓言說理精密,文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

《韓非子》中的寓言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效果。此外,韓非子還善於用大量淺顯寓言故事和豐富曆史知識作為論證資料,說明抽象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

在《韓非子》中出現很多寓言故事,因其內涵豐富,故事生動,都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寓言在藝術上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有故事性;二是有虛構性;三是形式短小;四是有哲理性。

魏晉南北朝時,寓言近似笑話,而在笑話中包含嚴肅的寓意,開後世諷刺寓言與詼諧寓言的先河,如漢末魏初邯鄲淳的《笑林》、符朗的《符子》等。

唐宋時期,寓言繼承了先秦寓言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寓言的創作經驗,並立足現實生活,極力刻畫出現實性和典型性的寓言形象。代表作有韓愈的《毛穎傳》、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捕蛇者說》等。

這個時期,一些文學家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了寓意深刻的諷刺效果。

元、明、清時期,寓言借笑聲鳴不平之意,表麵上看,似乎在嘲笑生活中的瑣事和微不足道的人物,骨子裏卻是指向封建社會的各種弊端。

另外,這一時期,寓言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就是寓言劇。寓言劇在元代出現,但發展成熟卻是在明代。《中山狼》寓言劇,在當時有五種之多。全局分為四折,第一折為藏狼;第二折為護狼;第三折為躲狼;第四折為殺狼。四折一氣嗬成,結構緊密。

古代寓言是古典文學體裁裏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有著完整地發展曆程,是帶有勸諭或者諷刺意義的小故事,還是一種帶有故事情節的文學作品。

古代寓言涉及的範圍很廣,從先秦時期至清代的寓言包涵了各個曆史時期的方方麵麵,不僅趣味盎然,還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文學,也為後世的詩歌、小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典寓言藝術特點非常鮮明,從內容上看,寓言寓體大多為人物,也有擬人化的動植物。寓意大多是諷刺、勸諭或教訓,比如闡述哲學、政治、教育等方麵道理,諷刺不良社會現象,宣傳道德觀念等,用故事來講道理,具有淺顯易懂,形象生動的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