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被認為是最早寫在木板上的對偶句式,後來人們將這種寫在木板上的對偶句式稱為對聯,但這種對聯,在當時還隻是寫在寬約一寸、長約七八寸的桃木板上,仍稱“桃符”。
由於孟昶是在傳統節日春節時題寫的這副對聯,因此,這幅對聯也被稱為春聯。
南朝梁文學家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曰:“閉門罷慶吊,高臥謝公卿。”其三妹令姻續曰:“落花掃仍合,叢蘭摘複生。”這雖是詩,但語句皆為駢儷,又題於門上,也當屬於我國最早的對聯。
辭賦興起於漢代,是一種講究文采和韻律的新興文學樣式。對偶這種具有整齊美、對比美、音樂美的修辭手法,開始普遍而自覺地運用於賦的創作中,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
駢體文起源於東漢的辭賦,興於魏晉,盛於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
律偶是格律詩中的對偶句。格律詩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一般的五、七言律詩,都是八句成章,中間二聯稱為頷聯和頸聯。標準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對。
對聯這種講究對仗平仄的文學形式,最終在對句、辭賦、排偶和律偶的基礎上獨立出來。
對聯有固定的格式,它緊密結合居室有兩個門框和一個門楣的特點,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上聯: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聯:第二句,也稱對句;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上、下聯是對聯的主體,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
另外,對聯在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也有例外。
到宋代,春節粘貼對聯,已成為一種普遍風俗,如北宋文學大家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詩中寫道:“千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裏說的“桃符”,其意還是孟昶當時所書寫的春聯。
據傳,把“桃符”推廣為春聯,使其普及開來的應歸功於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定都金陵後,為了彰顯明王朝的繁榮局麵,在一次除夕來臨前,朱元璋傳旨:無論公卿士庶,每家門口都要粘貼一副春聯。
除夕晚上,朱元璋微服出巡,他見到五彩繽紛的春聯,他非常愜意。當走到一家百姓門口時,見沒有貼出春聯,他很奇怪,一打聽,原來這家是以“閹豬”為業的,不好意思寫春聯貼上。
朱元璋精心思索,親自給這家寫出一副對聯,對聯是這樣寫的:“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全聯並未說出“閹豬”二字,但這個“閹”字的含義卻充分地體現出來了,而且全聯對得工整、確切,曲而不浮,當真是好聯。
第二天,朱元璋又來到這家門口察看,見門框上仍未貼出對聯,他更覺得奇怪。當詢問時,這家主人說:“因這副對聯是皇上的禦筆,我貼到神龕上供起來了。”朱元璋一聽大喜,當即賞給這家主人一些銀錢。
由於皇帝親自提倡春聯,對聯這一藝術形式就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場合。不但婚喪、喜慶使用它,一些名勝古跡、驛店茶亭、官署試院、樓台亭閣等處,也都普遍地使用它。對聯就這樣流傳開了。
對聯名目繁多,根據使用的地點及其用途的不同,可分為春聯、壽聯、挽聯、賀聯、名勝聯、宅第聯、答贈聯、中堂聯等等。對聯應用極廣,一應大小事務,都有相應的對聯品題贈答。
【旁注】
《詩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創作於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編訂成書。《詩經》原來的名字叫《詩》或者《詩三百》。到了漢代,儒家學者更加推崇《詩》,所以稱作《詩經》。
南朝梁 即南梁(502年~557年)我國曆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朝代中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蕭衍取代齊朝稱帝,建都建康,即後來的江蘇南京。因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為梁。因為皇帝姓蕭,又稱蕭梁。梁為唐朝所滅。
司馬相如 (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司馬相如善作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北宋丞相。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
亭 我國一種傳統建築,多建於路旁,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牆,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另外,我國傳統園林作為藝術是仿自然的,所以許多園林都設亭。亭在園景中往往是個“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閱讀鏈接】
對聯是我國古典文學形式的一種,具有獨特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它以詩、詞、曲等前所未有的靈活和完美而體現了我國文字的語言藝術風采。對聯之美在於對稱、對比和對立統一。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引《複齋漫錄》記載;北宋文學家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飯,談起他一個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恨無下句。王琪應聲對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大喜,於是把這個絕妙對句寫進了《浣溪沙》一詞。明代文學家楊慎稱這個對句“二語工麗,天然奇偶”。這就是對聯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