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有眾多的流派,各種流派的表演特征不同。流行於北方地區的評書,大約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認為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北京後改說評書,並於1735年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旁注】
諸子百家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諸子百家中最為廣泛的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諸子百家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其思想不但影響了我國,甚至影響到與我國相鄰的國家。
成語 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習性用的固定短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麵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閑情偶寄》 我國古代戲曲理論專著,是我國最早的係統的戲曲論著。清代李漁撰。《閑情偶寄》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 、種植 、頤養等8部,內容較為駁雜,戲曲理論、養生之道、園林建築盡收其內。
西河大鼓 北方較為典範的鼓書暨鼓曲形式,又名西河調、河間大鼓。以說唱中、長篇書目為主,也有少數演員專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期流行於河北中部的弦子書和木板大鼓。弦子書以小三弦伴奏,演員自彈自唱;木板大鼓沒有弦索伴奏,演員自擊簡板和書鼓說唱。
醒木 也叫驚堂木,在評書講說中使用的一種方寸大小,可敲擊桌麵的木塊。常在開始表演或中間停歇的當口兒使用,作為提醒聽眾安靜或警示聽眾注意力,以加強表演效果,故名“醒木”。
韻文 有韻的文體,與散文相對。韻文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如詩、賦、詞、曲和有韻的頌、讚、箴、銘、哀、誄等。格律是指一係列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麵所應遵守的準則。
西江月 詞牌名,原為唐朝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以北宋詞人柳永詞為準。雙調50個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
市井 含有“街市、市場”之意。它所產生的市井文化是一種生活化、自然化、無序化的自然文化,是指產生於街區小巷、帶有商業傾向、通俗淺近、充滿變幻而雜亂無章的一種市民文化。市井文化反映了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心態。
話本 宋代興起的白話小說,用通俗文字寫成,多以曆史故事和當時社會生活為題材,是宋元民間藝人說唱的底本,如《清平山堂話本》、《全相平話五種》等。
口頭文學 口口相傳的文學作品,是民間文學的主要流傳方式,其內容可以包括詩歌、故事等。在民間口頭文學中,打油詩、民間歌謠、民間故事是數量最多的三類,如我國很多民間傳說就是由口頭文學慢慢成型的。
【閱讀鏈接】
柳敬亭是說書第一大家,祖籍江蘇南通餘西場,生於江蘇泰州。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柳敬亭15歲時因觸犯當時法律而流落在外,以說書為業。後渡江南下,改姓柳,名逢春,號敬亭,因麵部長了許多麻子,人稱“柳麻子”。在上海雲間得到莫後光的指點,書藝大進。
柳敬亭說書技藝很高。明末清初史學家黃宗羲對柳敬亭說書有生動描繪:“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淨空;或如風號雨泣,烏悲暮骸。亡國之恨,檀板之聲無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