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學逗唱——相聲3(1 / 2)

說學逗唱——相聲3

前人表演後人說唱的雙簧

雙簧,也作“雙黃”,是相聲曲藝的一種,演員有兩人,通常是一人坐在前麵表演動作,隻表演動作不說話。另一人藏在身後說或唱,互相配合,使觀眾感到如前坐者說唱一樣。

雙簧比喻雙方的行動表麵上似乎無關,其實按秘密約定進行,互相配合。表演的兩人,如同“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唱的是一出雙簧。

雙簧相傳起源於清代曲藝演員黃輔臣。鹹豐帝去世後,慈禧太後掌控朝政。慈禧太後喜歡看戲,除了愛看戲,也愛聽曲藝說唱。一次她想聽戲,就傳藝人黃輔臣進宮演出。

黃輔臣是個唱北京單弦的藝人,他唱的單弦曲藝小段,不僅聲音洪亮,抑揚頓挫,韻味十足,而且動作精湛得體,內容風趣幽默。

當時黃輔臣已經70多歲,已經不方便演唱了。雖然如此,但是若進宮去唱不了,就要被問罪,而不進宮則是抗旨不遵,就要殺頭。

怎麼辦呢?黃輔臣想了個辦法。他的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著他的兒子進了宮。表演時黃輔臣讓他的兒子蹲在袍子下麵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隻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

慈禧看了表演後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

黃輔臣跪下一謝恩,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

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意指黃輔臣和他的兒子。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上麵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

這個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內宮的,在太後麵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個傳說雖然不確鑿,卻能說明,雙簧是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雙簧往往由相聲演員兼演,亦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多半是和相聲一起演出,可以視作相聲的一個分枝,而參加綜合性曲藝演出時即作為單獨的曲種。

演雙簧的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說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說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隻張嘴模仿說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內的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

假說真學仿佛一個;前演後唱喉嚨兩條。

演雙簧必須有場麵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說相聲用的醒木、手絹、折扇之外,還要有一個演雙簧專用的頭飾,套在頭上的小辮,一般都用繩圈拴一個小圓托,上連一根衝天杵獨辮。頭飾也有其他樣式的,如用青綢子條做的兩個小羊犄角,表演時辮套在頭上,兩辮在耳上。

雙簧演員表演時,還要化妝。表演動作的演員化妝時,先坐在桌後椅子上,由說唱演員將其大褂領子窩進去,露出脖頸,然後自己用大白塊將兩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塊白。

為了看清頭部動作、麵部表情和語言口型,表演者要邊化妝邊說,在窩領子時把說唱者當成理發師傅,說道:“就一個人呀?我刮刮臉!”開始抹大白時說:“人是衣,馬是鞍;西湖景,配洋片。人不倒飭不好看,倒飭起來再瞧瞧!”  這時,說唱者要順著表演者的話茬說:“好看啦!”表演者接著說:“更寒磣!”然後抹完大白,戴上小辮就開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