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大賦一般篇幅較長,結構宏大,多在千言以上,它多采用主客問答的結構方式,韻文與散文混用,散文的成分居多,又稱為“散體大賦”。
漢大賦的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的《甘泉賦》;班固的《兩都賦》等,這些賦作代表了漢大賦的最高成就。
《子虛賦》是漢代散體賦的巔峰之作,代表了散體賦的最高成就。通過楚國的使者子虛先生講述自己隨齊王出獵,向齊王極力鋪排楚國的廣大豐饒。齊國的烏有先生不服,便以齊國的大海名山、珍奇異寶,來顯現齊國的博大富有。
《上林賦》是《子虛賦》的姊妹篇,作品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模,進而描寫漢朝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麵。作者在賦中傾注了昂揚的氣勢,構造了具有恢宏巨麗之美的文學意象,表現了盛世王朝的宏偉氣象。
《子虛賦》和《上林賦》結構宏大,現象豐富,辭藻華麗,描寫的場麵雄偉壯觀,氣勢磅礴,運用了大量的誇張和比喻的手法,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在句式上,這兩篇大賦句法靈活,多用排比句,並間雜長短句,主要以四六言為主,音韻和諧。
東方朔的《答客難》屬於賦的對答體,文章多用對照、引證、對偶和設喻,使內容上有較強的思辨色彩。風格上具有了汪洋恣肆的縱橫家之風,氣勢酣暢。
揚雄的《甘泉賦》由遠及近,多層次地誇張鋪飾甘泉宮的建築,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極力描繪,形象生動,景物綺麗,境界深遠,富有氣勢。揚雄的其他三篇大賦《羽獵賦》、《河東賦》、《長楊賦》也具有和《甘泉賦》相似的特點。
班固的《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西都賦》篇隻寫西都,《東都賦》篇隻寫東都,內容劃分清楚,結構合理。
《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都具有宏偉的體製,謀篇布局構思嚴謹,氣勢磅礴,遣詞造句誇張而不失實,華麗而不過度,形成一種典雅莊重的新風格,風格與其所描寫的內容切合緊密。
《西都賦》汪洋恣肆,氣勢和華彩充盈字裏行間;《東都賦》以平正典實見長,同時,兩篇賦中都大量運用了駢偶句,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漢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是漢代文學最主要的代表,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漢賦的寫作,漢賦因而盛極一時。
[旁注]
《楚辭》 是戰國時代楚國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曆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楚辭》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又稱《詩三百》,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詩歌。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
押韻 是指在詩詞歌賦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這是詩歌同其他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之一。
騷體 我國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於戰國時是楚國,以大詩人屈原所作《離騷》為代表,並因此而得名。這類作品富於忬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散體賦 漢代盛行的賦體作品,以主客問答的方式直書其事、描物言誌。特點之一是散韻結合,但散文的意味較重,所以稱為散體賦。一般篇幅較長,規模宏大,所以又稱散體大賦。散體大賦是漢賦的主幹,所以散體大賦可以直接稱之為漢賦。
[閱讀鏈接]
司馬相如,字長卿,四川成都人。西漢著名文學家,初名犬子,因為十分仰慕戰國時楚國丞相藺相如,便改名為相如。
漢景帝時,司馬相如做了漢景帝的官。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司馬相如辭了官,前往梁地與一些辭賦家相交,期間作《子虛賦》。
司馬相如在梁地,縣太守每日必訪,而司馬相如起初還和縣太守相見,但幾日之後不管縣太守怎樣提議相見,他卻始終不許。
縣城內有兩位富豪,其中有一位是全國的首富卓王孫。兩位富豪聞聽司馬相如的大名後,千方百計請司馬相如來家裏赴宴。宴席間,司馬相如彈了一曲琴曲《鳳求凰》。卓王孫之女卓文君被司馬相如的人和琴曲所打動,兩人一見鍾情,私定終身。
《子虛賦》被漢武帝讀到,漢文帝非常欣賞司馬相如的文采,他馬上命令人將司馬相如請來。司馬相又作了《上林賦》。《子虛賦》和《上林賦》最終成為漢賦的頂峰作品,流傳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