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的語言有駢儷化的傾向,《漢書》中的人物傳中多采取文人辭藻,行文喜歡用古字古義,文字近於駢體,顯示出東漢散文駢體化的傾向。
除政論文和史傳文學之外,漢朝的奏疏之文、書信之文以及其他雜文均各有特色。
西漢文學家鄒陽的《獄中上梁王書》列舉大量曆史事實,借古喻今,反複說明偏信讒言危害國家,信任忠直大臣利於國家的道理。
在說明的手法上,反複引經據典,層層論證。句式多用排比,氣勢酣暢淋漓,有辭賦之風。文章緊扣主題,銜接自然,意思表達流暢。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感情充沛,敘事明白,字裏行間包含著深情,氣勢恢宏。行文前後一致,措辭委婉,而柔中見剛。
王充子仲任,會稽上虞人,自幼好學,後來到京城洛陽入太學,拜班彪為師。《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國曆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論衡》批評各種虛妄之論時,總是先把被批判的論點置於文章之首,然後展開分析,緊緊抓住對方矛盾與謬誤,反複辯駁,層層說理,常常援引大量事實,或同類相證,或巧設比喻,或從生活經驗出發,後進行邏輯推理,從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多方麵展開論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王符,生活於東漢,幼時好學,終身沒有做官,隱居著述《潛夫論》。《潛夫論》分題論證行政、邊防、用人等內外策略和時政弊端,對官場腐敗黑暗現象抨擊不遺餘力。
《潛夫論》每篇獨立成章,內容切實,論點突出。總是先提出論題,繼而從理論原則上說明論證,然後引入時事,列舉現象,進行批評,最後得出結論。《潛夫論》語言明快,句式整飭,具有概括力。幾乎通篇排偶,遣詞駢儷,華麗壯觀。
[旁注]
新朝 我國曆史上繼西漢之後出現的朝代,為西漢王莽所建立。公元8年12月,王莽廢西漢最後一位君主劉嬰,改國號為新,又因為新朝為建興帝王莽所建,故又稱“新莽”,新朝建都長安,即西安,並更名為常安。
斷代史 以朝代為界限的史書。始創於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均屬斷代史。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界限的,也屬斷代史。斷代史主要特點是隻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史實。
駢體 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駢文起源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
雜文 指散文中以議論和批評為主而又具有文學意味的一種文體,是隨感錄、短評、雜說、閑話、漫談、諷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識小品、文藝政論等文體的總稱。雜文是短小的文藝性社會評論,既有說理性,又具有文學性,短小精悍,常以幽默、諷刺的文筆,鞭撻醜惡,針砭時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太學 我國古代最高的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代始設於京師。太學選聘學優德劭者任教授,稱為博士;招收學生隨教授學習,稱為博士弟子。學生分經受業,經考試及格,任用為政府官吏。太學以《詩》、《書》、《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為教材。
[閱讀鏈接]
班固認為父親的《史記後傳》的部分,內容還不夠詳備,布局也尚待改進;沒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續寫。於是他在父親已成《史記後傳》的基礎上,利用家藏的豐富圖書,正式開始了撰寫《漢書》的生涯。
正當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寫《漢書》的時候,有人告發班固“私修國史”,於是,班固被捕,關進了監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班固的弟弟班超為了營救哥哥,立即騎上快馬從扶風安陵老家趕到京城洛陽,他要向漢明帝上書申訴,為哥哥除卻冤枉。
班超將父親和哥哥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辛勞以及宣揚大漢功德的意向全部告訴了漢明帝。漢明帝又看了班固被查抄的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驚異,稱讚他所寫的書稿確是一部奇作,他立即下令立即釋放班固,並加以勸慰。
漢明帝非常器重班固的才能,立即召他到京都皇家校書部供職,拜為“蘭台令史”,讓他繼續完成這部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