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發展——六朝散文3(2 / 3)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則用詞華麗,對仗工整,文章顯得相當精致,顯示了駢體文的優勢所在。

南朝宋文學家鮑照出身貧寒,但極有才情,一生僅做過一些小官。鮑照的詩文寫得特別好,其詩文清峻遒麗,感情激越,辭采華美,氣勢雄健。鮑照的表、疏、銘、頌、書劄多為駢體,其《登大雷岸與妹書》最有特色。

《登大雷岸與妹書》是鮑照寫給妹妹鮑令暉的一封書信體駢文。文章不僅敘事抒情,而且多描畫風景。在描繪登大雷岸所見的自然景色時,用筆靈妙生動,字裏行間氣勢磅礴,使人驚心動魄。在描繪景物時,還將自己的感情巧妙地加入進去,獲得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孔稚珪是齊、梁時期的文學家。他出身世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當時的名士。孔稚珪年少時文采就令人驚歎。成年後曾做過宋安成王車騎法曹參軍、尚書殿中郎等職,還曾做過齊國太子詹事,官位顯要。

孔稚珪性格曠達,為人不拘細節,喜歡遊山玩水,也喜歡用駢文寫作。他著有《北山移文》一文,除此文外,還寫有表、啟等文,他的這些文章多用駢文寫就,是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駢文作家。

《北山移文》是駢體文的典範,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格調詼諧,語言精美,用典恰當,或鋪排,或對比,或比喻,或誇張,氣勢磅礴,全文句句駢文,取得了一係列卓越的藝術成就,標誌著南朝駢文藝術達到了高峰。

陶弘景是南朝齊梁時醫學家,文學家,梁時隱居句曲山,朝廷多次派人請其出山為官,但陶弘景多次拒絕出山為官。梁武帝時,朝廷每逢大事,總派人去句曲山谘詢陶弘景,時人形象地稱呼陶弘景為“山中宰相”。

陶弘景心地純淨,性情恬淡自然,喜歡山水,他聰穎多才,擅長彈琴、棋術,也精於書法,通曉天文地理,又精曆算、醫道,著有多種道教經籍及醫藥專著,同時還擅長寫文章,著有《答謝中書書》等文。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交。

《答謝中書書》的語言淡雅清新,通過短短文字就把山川四時晨昏的自然美景描繪得有聲有色,如詩如畫,使人心馳神往。

文章的結構別致典雅。寫景部分共12句,都是整齊的四言,其中又有工整的偶對;末三句抒感,用的卻是散句,直抒胸臆,駢散結合,各逞所長。

南朝陳時,駢文寫作進入了鼎盛時期,不但四六對句完全定型,而且辭藻華麗,用典豐富,音節協調,結構完美,呈現了最成熟、最完美的駢文。庾信就是這樣一位完美駢文的集大成者。

庾信自幼聰明好學,年幼即博得了多才的美名。他的詩文風格綺麗,遠近聞名,是梁朝著名的宮體詩人,與南朝梁陳間的詩人徐陵齊名,他們的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為當時文人學士爭相仿效。

庾信是南北朝詩賦創作的集大成者,他突出的成就主要在賦,有《春賦》、《小園賦》、《竹杖賦》、《枯樹賦》、《哀江南賦》等。同時,他又是駢體文寫作的集大成者,寫了大量的表、啟、銘、讚、碑、誌等,皆以典型的駢體行文。其中《哀江南賦序》最負盛名。

《哀江南賦序》是為《哀江南賦》作的序,雖是為賦做的序,但實際上卻可以成為一篇獨立的抒情文,是一篇情辭懇切的抒懷佳作。

文章大量用典,典故的串聯和配合恰到好處地傳示了作者所要表示卻難以表示的感情。另外,文章敘議結合,筆觸曲折,語言清新,語句錯落有致,整體形成一股博大氣韻,突出了蒼涼、悲壯的風格。

[旁注]

書劄 又稱手劄、信劄、尺牘,就是現在的書信。在紙張尚未發明和應用之前,當時一般把文字都記錄在竹木片上。紙產生以後,“劄”漸漸被紙所替代,而“劄”字還是沿用至今。魏晉時期,書劄應用十分普遍,並且滲透到文學、書法藝術等各個方麵。

銘 一種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刻在碑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書信體 以書信形式為基本表達途徑和結構格局的小說,其故事情節的展開、環境心理的描繪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過一封封書信的形式來實現的。講解故事,塑造形象,寫人敘事都以“我”的親身經曆,親眼見聞展開,使人感到親切,增加真實感。

中郎 古代官職,戰國開始設置,漢代沿用,職責為管理車、騎、門戶,擔任皇帝的侍衛和隨從。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則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後逐漸不加區分。

詹事 古代內侍職官,秦代時設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宮中事務。西漢時詹事管理皇後、太子宮中事務,下有丞及太子率更、家令丞、中長秋等一批屬官。另有長信詹事掌管皇太後宮事,後更名為長信少府。清代時,詹事主要從事皇子或皇帝的內務服務等。

宮體詩 “宮體”既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於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辭藻靡麗,時稱“宮體”。這類詩被稱為宮體詩。

[閱讀鏈接]

顏延之和陶淵明是同時代的人,顏延之要比陶淵明小十幾歲。二人私交很好。顏延之在江州任後軍功曹時,居所與棄官歸田的陶淵明相距不遠。

二人經常來往,相交至深,後來二人的交往更為頻繁,當顏延之去始安郡為官時,途經潯陽還專程到陶淵明的住處探望陶淵明,與之交遊,並每遇一景,必酣醉而歸。臨別之際,為陶淵明留下兩萬錢作為飲酒的費用。

顏延之是最早推崇陶淵明的名人。他與陶淵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陶淵明病逝後,顏延之寫了《陶征士誄並序》,情文並茂,真切感人。

他在《陶征士誄並序》中描繪他們初次會麵的情景:“自爾介居,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閻鄰居,宵盤晝憩,非舟非駕。”把陶淵明稱為“南嶽之幽居者也”,說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後,過著“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心好異書,性樂酒德,簡棄煩促,就成省曠。殆所謂國爵屏貴,家人忘貧者與”生活。

不僅勾勒了陶淵明的為人,更突出了他喜好讀書的夙性,對他的詩品、人品、思想,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保持清新簡潔的北朝散文

北朝包括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共約200年。北朝文章一方麵保留了漢魏、南朝文章的影響,一方麵又接受了少數民族的古樸風習的熏染,呈現出南北文學相互融合的傾向。北朝文章以散體為主,特點是求實、尚質,風格剛健清新。

酈道元的《水經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和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是北朝散文中的精品之作。

酈道元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他博覽群書,卻未能盡展所能。他仕途坎坷,曆任冀州鎮東府長史、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禦史中尉等職。為官時,秉公執法,為官清廉,不怕得罪權貴,很受百姓擁戴。

酈道元喜歡山水,曾遍曆北方,留心觀察水道等地理現象,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水文地理著作《水經注》。

在此之前,原有一本叫《水經》的書,為魏晉時期的人所作,這是本專門記載全國河流水係的地理書,該書十分簡略,隻簡簡單單地記載了100多條河流的位置和流向。

酈道元決定要重做一本水經書,他在原有《水經》一書的基礎上,以眾多古代史地著述為參考,同時結合他對我國中部130多條河流及1200多條水道的實地考察,詳細記載了它們的源流走向,又補充了大大小小的細流分支,最終完成了《水經注》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