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成熟——唐宋散文2
柳宗元創造性的散文成就
柳宗元生活在唐代中期,他出生在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氣氛的家庭。4歲那年,父親去了南方,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
他的母親信佛,且聰明賢淑,非常有見識。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誦古詩詞,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進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
793年,柳宗元考中進士,當上了秘書省校書郎, 798年,考取博學鴻詞科,先後擔任集賢殿書院正字、藍田縣尉等職, 803年,任監察禦史裏行。
柳宗元詩文成就非常傑出,他的各種體裁的文章都很出色,散文中山水遊記和寓言雜文尤其有名,傳記文也很有特色。
在柳宗元之前,已有大量的遊記文學出現,但都不是很出色,直到柳宗元才把山水遊記寫得成熟起來,成為一種獨立體裁。柳宗元山水遊記在我國散文史上有著獨立地位,影響非常大。
在永州當官期間,柳宗元經常出遊,寄幽憤於自然山水中,這段期間,他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這八記是《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和《小石城山記》。
這8篇遊記融詩、畫、散文於一爐,各具特色而又互相連續。文筆清新優美,富有詩情畫意。在抒寫自然之樂中常常感歎自己的不幸,借以得到某些精神安慰。
柳宗元善於準確地把握住自然景物本身的具體特征,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的比喻、繪畫的技巧,生動傳神、細致入微地描繪出大自然千幻萬狀的美景。
在遊記中,柳宗元總是把形形色色的自然景物描寫得生機盎然、出神入化,賦予景物以一種神韻、一種生命,達到形神兼備、聲情並茂的境地。
《鈷鉧潭記》以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鈷鉧潭的位置和形狀,潭水來源和流動的姿勢,以及懸泉的聲音,周圍的景物等。
柳宗元還把寫景與記遊行蹤緊密結合起來,邊敘述遊蹤,邊描寫山水,移步換景,層層深入,形成曲折幽邃的意境。
柳宗元通常將客觀景物的描寫與主觀感情的流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借助描寫景物將自己的感情和心緒透露出來,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主觀色彩極為濃厚,不僅僅為寫景而寫景。
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在描寫了清冷優美的景色之後,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景物描寫之中,創造出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在這個意境之中表達出他淒愴悲涼的感情,具有明顯的主觀感情色彩。
柳宗元沒有止於一味的借景抒懷的感歎中,還著重敘述尋求美景的經過,描寫自己用勞動除卻汙穢,創造奇美景觀的情景,表現出自己對美的渴望與追求。
他筆下的山水、泉石、草木、蟲魚,仿佛都有特定的個性、特定的遭遇,這既是自然山水的生動寫照,又是他自己人格、情懷、處境的曲折反映。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語言精美,無論寫實景、動景,還是寫虛景、靜景,柳宗元都非常注重語言的錘煉,選擇最富有表現力的語彙,力求做到語言的準確、鮮明和生動。他描繪景物喜歡采用白描手法,往往用很平易的語言來反映很生動的情景。
散文中,除了山水遊記,柳宗元還擅長寫寓意深刻的寓言文。柳宗元的寓言文較之前的寓言有了非常大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創造,從柳宗元開始,寓言才成為獨立的文學樣式。
柳宗元的寓言,不論內容如何、篇幅長短,都是結構完整嚴謹、生動曲折、首尾完整的文章,具有很濃的故事性。
柳宗元的寓言內容深刻、富於哲理意味,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諷喻現實的作品,主要代表作有《三戒》。這些作品篇幅短小警策,含義深遠。
另一類是托物喻誌的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謫龍說》、《瓶賦》、《牛賦》等,這類作品寄托了作者不同流俗,誌向高遠的高貴品質。
柳宗元寫寓言,很少長篇大論,多篇幅短小,立論精辟,常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或日常生活現象,捉住其本質特征,加以誇張想象,創造生動的形象,編織有趣的情節,顯得饒有趣味,但又嚴峻沉鬱。結尾部分隻用三言兩語點明主題,前後配合貼切。
柳宗元的傳記散文也寫得相當出色,《梓人傳》、《段太尉逸事狀》、《南霽雲睢陽廟碑》、《捕蛇者說》、《河間傳》、《宋清傳》都寫得各具特色。柳宗元的人物傳記,人物數量多,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
柳宗元的人物傳記多取材於下層人物,注重為普通人樹碑立傳。如《捕蛇者說》刻畫了一個被殘酷剝削的捕蛇者蔣氏的形象。蔣氏祖孫三代都以捕蛇來抵付賦稅,祖父、父親都被毒蛇咬死,他自己捕蛇12年,也曾多次險些喪命。作者通過蔣氏這個捕蛇者的生活,最後得出了“賦斂之毒甚於毒蛇”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