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為人剛正不屈,嫉惡如仇,因此,做官生涯頗為不順。他的文章平穩、古樸。他寫的《禹廟碑》,發幽古之情,文字端莊大方,詞句寧靜古樸。
此外,李夢陽還寫有一些頗為真實感人的書信,如《與何子書》敘事抒懷,發自肺腑,語言淺俗,有著很強的感人力量。
後七子是指在明代嘉靖、隆慶年間出現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他們的創作主張和前七子基本相同,其中以宗臣、王世貞為代表。
宗臣為人稟性剛直,不肯依附權貴。他的文章以頗深的造詣而聞名。一般認為,後七子主張複古,文章缺乏生氣,且枯燥難讀,但宗臣的文章卻常能突破擬古的習氣,寫一些感情真摯、內容充實、形式清新的佳作。
宗臣寫的《報劉一丈書》繪聲繪色地刻畫了3種人物形象,雖然筆墨不多,卻寫得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有性情,有氣勢,有血肉,生動如畫。文章敘事簡潔,筆鋒犀利,以諷刺之筆達到了窮形盡相的效果。
在前後七子之間,還有所謂的唐宋派。這一派繼承唐宋諸大家古文傳統,文章多富有文學意味,文從字順,氣韻流暢,平易近人。主要代表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歸有光和唐順之。
[旁注]
翰林院 從唐代開始設立,初時為供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沒有什麼實權。
提舉 古代官職,提舉是管理的意思。提舉最早始於漢朝,指的就是管理倉庫的官員。宋代主管專門事務如常平司的免役、市易的官職,多以提舉命名。元朝沿用提舉一名。在清代,此官職配置於地方的課稅部門。
《卜居》 《楚辭》中的一篇。“卜居”的意思是占卜自己該怎麼處世。相傳為屈原所作,實際上是楚國人在屈原死後為了悼念他而記載下來的有關傳說。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了屈原的憤慨和不滿,歌頌了他堅持真理、不願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
大學士 明太祖朱元璋仿宋製設置華蓋殿、謹身殿、英武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又置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太子。1659年,清朝廷將文館與內三院統一且更名為內閣,其內閣設學士。
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時間從1470年至1505年。朱祐樘是明代第九位皇帝。他即位後努力扭轉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驅除宮內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代再度中興並發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閱讀鏈接]
劉基在民間的人氣極旺。在一般人的心中,劉基是清官的代表,是智慧的化身,百姓的救星。相傳,他能前知500年、後知500年,是個神仙級的人物。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評價劉基:“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禦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劉基還是個為文的大家。明人所輯的《誠意伯文集》中,有劉基散文323篇,詩歌1184首,詞233首。《明史·劉基傳》評論說,劉基“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
公安派竟陵派開辟新境界
就在前後七子、唐宋派掀起複古文風的時候,一些強調舒張個性、注重內涵的流派逐漸醞釀產生了,這些新流派作家為文標新立異,既突破了宋元儒學的傳統,也突破了唐宋古文的傳統,開創了明代散文的新境界,也促成了明代散文創作最光輝燦爛的時期。
李贄、徐渭等人是這些新流派的開路先鋒,他們強烈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與周圍傳統的習慣勢力格格不入,散文創作也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他們的作品有著驚世駭俗的言論,給人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衝擊力。
李贄1552年考中舉人,曆任河南共城知縣,南京國子監博士,禮部司務,戶部員外郎等。
李贄的思想非常獨特,他崇尚儒學,反對理學,公開以“異端”自居,曾被指為“毀聖叛道”。他強調為社稷民生著想,關心百姓生活才是“真道學”。他提倡個性自由、官民平等和男女平等。
李贄的文章或長或短,不拘一格,大膽直言,真率辛辣,鋒芒畢露,有著強烈的戰鬥性和鮮明的個性,文章語言精警,象與人說話一般平常,沒有絲毫的惺惺作態之感。
徐渭,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人,性格狂放,常以詩酒書畫自娛。他多才多藝,擅長畫畫、書法,也善於詩文,還善於戲劇理論和創作。
他對功名事業充滿了向往,然而在科舉道路上卻屢遭挫折。20歲時,他勉強考中了個秀才,此後一次又一次參加鄉試,直到41歲,考了8次,始終也未能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