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六朝詩歌2
陶淵明開辟田園詩派
東晉時期,詩歌沒有大的發展,士大夫崇尚玄談青言,這使玄言詩風籠罩詩壇,孫綽、許詢是玄言詩人的代表,隻有陶淵明開辟了田園詩新路,成為詩壇大家。
陶淵明,潯陽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東晉時期的名臣,自幼喪父,家境漸衰。陶淵明青年時代在家讀書,博學儒道釋經典,還閱讀了不少神話、小說一類的“異書”。
29歲時因生計問題,任江州參軍,不久歸隱而去。以後因生計所迫,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405年,陶淵明41歲時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僅在官80餘天,不願以“為五鬥米折腰”棄官,從此告別官場,過起隱居躬耕的生活。
陶淵明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在文學的諸領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其詩歌對後代影響最大,尤其是他的代表性詩作田園詩更是影響深遠。陶淵明一生寫下了不少田園詩,這些田園詩是他人生理想的寫照。
陶淵明的田園詩多寫恬美靜穆的田園風光,抒發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對田園生活的感受。
《歸園田居》五首是詩人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組詩中“少無適俗韻”一首,抒發了詩人辭官歸隱後的喜悅心情,表現了他對恬靜美好的農村生活和逍遙自在的隱居生活的熱切追求。
詩中寫有榆柳桃李掩映下的院落、草屋,傍晚時影影綽綽的村落,嫋嫋升起的炊煙,桑樹上的雞鳴,造景設色雖是平凡,卻展示了一幅靜謐、純樸的田園景色。
《飲酒·結廬在人境》一詩,寫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在的隱居生活;《移居·春秋多佳日》一詩寫他農務之暇,與朋友詩酒流連的快樂;《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一詩,寫他農事之餘泛覽圖書的樂趣。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除了描寫恬美靜穆的田園風光的田園詩,陶淵明還有描寫勞動艱辛以及自己的困苦和農村凋敝的田園詩,這類田園詩更具有寫實性。
陶淵明田園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最突出的表現是:平淡、自然。陶淵明能夠用樸素的語言,寫出極其平常的生活情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詩的意境。
陶淵明的田園詩語言如農家口語,但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卻生動鮮明。宋代大詞人蘇軾寫道:
淵明詩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曰:‘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又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
陶淵明田園詩的意象非常美,詩人在意象的選擇上非常精心,他多選擇原始樸素的意象,而排斥文人意象。多選擇具有超然、安靜、穩定、能給人溫暖感的美好意象。
在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時期,詩歌追求華美,注重修飾。可陶淵明卻蹊徑獨辟,抒寫出平淡自然、意味雋永的詩篇,如奇峰突起,開創了新的藝術境界。南宋時期人曾紘寫道:
餘嚐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而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
這是對陶淵明田園詩極恰當的評語。陶淵明的田園詩打破了玄言詩的沉悶統治,為詩歌的創作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使“田園詩”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一個重要的流派,對後世田園詩的發展功不可沒。
除了田園詩,陶淵明的飲酒詩和詠懷詩也較有成就,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
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陶淵明歸隱後有誌難酬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
《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與《雜詩》12首同樣的內容,如第十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誌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誌向永不熄滅。
[旁注]
玄言詩 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容的詩歌。玄言詩是東晉的詩歌流派,約起於西晉之末而盛行於東晉。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庚亮、桓溫等,其特點是玄理入詩,以詩為老莊哲學的說教和注解,嚴重脫離社會生活。
神話 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先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其產生表現了古代先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對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藝術形象 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交融,並由主體創造出來的藝術成果。藝術形象雖然可以分為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文學形象和綜合形象。藝術形象是藝術作品的核心。
詠懷詩 吟詠抒發詩人懷抱情誌的詩,它所表現的是,詩人對於現實世界的感悟,對於生命存在的思考,對個體生命的把握,對未來人生的設計與追求。
[閱讀鏈接]
在我國,很早就有田園描寫的詩歌。如,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關於田園風光的描寫,還有《楚辭》中對山水也有所描繪。但是這些並不是真正的田園詩,它們隻是作為抒情主人公活動的背景或比興的媒介,不過這些對於田園山水風景描寫的詩詞,為田園詩的發展開創了先河,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田園詩雖然與山水詩並稱,但是它們並不是兩類相同的題材。田園詩重在寫農村的風土人情,而山水詩重在寫自然山水。我國田園詩真正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我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寫出了農耕的甘苦和農村風景,為我國文學增添了新的題材。
變中發展的南北朝詩歌
晉宋交接時期的南朝,詩歌的發展經曆了一個新的轉折,那就是玄言詩逐漸從詩壇退卻,而山水詩大放光彩。
我國多有山清水秀之地,置身其中,不免牽動文思,正由於此,我國的詩歌很早就有描寫山水景物的句子。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已有簡略的自然景物描寫,甚至有一些情景交融的畫麵。
《楚辭》中的自然山水描寫,要比《詩經》具體、生動、細致,筆墨也多了一些,顯示出作者較高的審美能力和較豐富的藝術想象力。東晉時期的玄言詩,山水的審美意識逐漸增強,還出現了不少描寫自然山水景物的佳句。
但總的來看,那時山水景物描寫的分量在全詩中還隻占少數,它隻是詩人借以引發、陪襯、烘托、渲染詩人思想感情的片斷。直至謝靈運時。詩歌中才以山水作為主要描寫對象,完成了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題材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