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六朝詩歌2(2 / 3)

謝靈運,出生於會稽始寧。他出身於東晉時期最顯赫的世族家庭,年輕時就襲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

謝靈運雖有政治抱負,卻鬱鬱不得誌,他把很多精力寄情於山水。他每每將遊曆山水的經過,用詩歌記述。在他之前,山水風景的描寫,僅是斷章零句,謝靈運則傾注全力刻畫山水勝景,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由此扭轉了當時的玄言詩風,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

謝靈運的山水詩雕琢細膩,刻畫逼真。代表作如《登池上樓》、《石壁精舍還湖中作》等詩,最能體現他詩歌的特色。《登池上樓》作於他做永嘉太守的時候。詩歌首先寫出他出任永嘉太守時的複雜心情,接著描寫病中舉目所望時的周圍景致,最後抒發他離群索居的感受。

《登池上樓》中間景致的描寫,最見謝靈運寫詩的功力:近處波濤聲聲、遠方山巒綿綿,而更可喜的是,冬去春來,景色一新,於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詩句信口而出。

這一聯詩句最受人讚賞,它不用任何典故,不加任何雕琢,隻是以本色天然的白描手法傳達出盎然的春意,可以說是神來之筆。

這個時期比較有名的詩人還有顏延之、鮑照、謝惠連、謝莊、湯慧休等,其中以鮑照的詩成就最大。

鮑照,江蘇漣水人。出身寒門,曾任臨海劉子頊的參軍,史稱“鮑參軍”,以詩著稱。他雖然出身寒微,卻自視甚高,以為憑借自己超人的才華而功名富貴唾手可得,可事實並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他在人生目標未實現之際,往往在他的詩中湧出感憤不平之辭。在他的代表作《擬行路難》18首中,可感受到其感情的衝動、激蕩與緊張。《對案不能食》一詩,就表現了一個才高氣盛、自尊心極強的詩人麵對不公平的現實激憤異常,苦悶有加。

鮑照尤其擅長七言歌行,還在詩中雜以各種句式,寫了不少雜言式七言歌行,對七言詩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南齊永明年間,周顒著《四聲切韻》,討論漢字的平、上、去、入4種聲調。詩人沈約更將四聲運用到詩歌的聲律上去,要求詩歌平仄押韻、音韻和諧、對仗工整、辭采華麗,提出“四聲八病”之說,形成了一種新詩體,號稱“永明體”,也稱“新體詩”。

“永明體”詩人最有名氣的是沈約和謝朓。

沈約,吳興武康人,曆宋齊梁時期,官至尚書令。沈約一些描寫山水景物的詩和友人之情的詩,辭采清麗,感情真摯。

謝朓,謝靈運的同族晚輩,人稱“小謝”。他與謝靈運同以善於寫山水景物見長,但他們兩人的寫作方法不同。謝朓更多地對自然景物作出選擇、提煉並重新加以安排,顯得更加完美。

謝朓的山水詩既吸收了謝靈運那種細膩,又能融情入景,從而既擺脫了謝靈運堆砌雕琢,又擺脫了玄言詩的枯燥,形成一種清新流利的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代表作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與南朝時期相比,北朝時期文化顯得十分冷落,隻有庾信兼南北之長,顯現出大家風範。庾信42歲以前多作宮體詩,與徐陵合稱“徐庾體”。

42歲以後,詩歌多以鄉關的思發為哀怨之辭,風格蒼涼,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藝術價值。

庾信的詩歌對仗工整,情辭兼備,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既有南朝時期的華麗精巧,又有北朝時期的雄渾剛健,開拓了詩歌的審美意境。

[旁注]

南朝 東晉時期建立於南方的4個朝代的總稱。自420年東晉王朝滅亡之後,在南方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4個朝代,而它們存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是我國曆史上朝代更迭較快的一段時間。南朝與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並稱“南北朝”。

山水詩派 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柳宗元等,其中以王維成就為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於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對後世影響很大。

白描 我國繪畫的一種技法,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七言歌行 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體裁,是一種特殊體例,在詩題中常見有“歌”、“行”的字樣。七言歌行體出自古樂府,首創於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而興盛於唐代。七言歌行一般句數不定,而每句字數也不是固定的,可以雜以三言、五言句,但是以七言為主。

“四聲八病” 南朝齊時期詩人沈約將平上去入四聲同傳統的詩賦音韻知識相結合,規定了一套五言詩創作時應避免的聲律上的毛病,這就是 “四聲八病”。用於永明體詩歌的創作中,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宮體詩 宮體”既指一種描寫宮廷生活的詩體,又指在宮廷所形成的一種詩風,始於簡文帝蕭綱。蕭綱為太子時,常與文人墨客在東宮相互唱和。其內容多是宮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則追求辭藻靡麗,時稱“宮體”。這類詩被稱為“宮體詩”。

[閱讀鏈接]

東晉時期,江南的農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士族地主的物質生活也比過去更加優裕了,越來越多的園林別墅建造起來,士族文人們在優裕的物質條件和瑰麗的江南山水中,過著清談無為和登臨山水的悠閑生活。

在這些人的詩賦中,常常出現一些讚美江南山水的名言雋語,借以發揮老莊自然哲學的思想。由於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當時流行的玄言詩裏也開始出現一些山水詩句,作為玄學名理的印證或點綴。

獨特的南北朝樂府民歌

南朝樂府民歌流傳下來500餘首。 大多保存在《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中,少部分保存在《雜曲歌詞》、《雜歌謠辭》中。其中“吳歌”300餘首,“西曲”100餘首。

吳歌主要產生於以東吳的都城建業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西曲主要采自長江中遊及漢水兩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荊、郢、樊、鄧一帶。

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與風格不同於漢代樂府的民歌。原因在於東晉長江中下遊一帶農業發達,城市經濟繁榮,並逐漸形成市民文化。當劉宋之時,“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獨處成群”。

由於生活較為安定,禮教日益鬆弛,民間情歌,純真而大膽;商人、官吏與歌兒舞女雜處,以樂歌相娛,也多言男女之情。因此,南方情歌,情景相諧,婉媚而清新。也由此,愛情成為南朝樂府民歌的唯一主題。

南朝樂府民歌生動地描寫了少男少女彼此間真誠的愛慕,會麵時天真愉快的神情和活動,離別以後沉重而又痛苦的相思情緒,富有浪漫色彩,情調婉轉纏綿,格調鮮麗明快。